我心爱的黄玉鸟
作者: 周筱墨我曾见过一只非常漂亮的鸟,通体色泽如细腻的黄玉,在嫩黄色的背上有着白色的翅膀尖和白色微翘的长尾巴。
它的喙是淡粉色的,小巧且圆润,似一个小小的圆锥;爪子纤长且红润,站在那儿宛如一位亭亭玉立、高贵优雅的公主;一双眼睛如黑曜石一般,透着光亮,炯炯有神,仿佛拥有吸引一切秘密的魔法。
最美妙的是它那如诗如画的歌声,清脆、婉转、动听,从黎明到黄昏,终日鸣唱;还有它那欢快的性情,它总是在笼子里跳来跳去,让人挪不开眼睛。
那漂亮的鸟是我在花鸟市场看见的。每次我和奶奶去买花,总是忍不住到卖鸟的铺子看上几眼,卖鸟的老板都已经认识我了,他告诉我:“这种鸟其实是金丝雀的一种,它是来自山东的黄玉鸟,很多人都买它当宠物养。”
听到它的名字,看着它如玉的羽毛,还真是名副其实呀!我的双眼闪烁着渴求的光芒,奶奶其实早就看出我的心思了,一直想给我买一只,但碍于爸爸的百般阻挠,我一直没有得到。
爸爸向奶奶下了死命令,如果我想要,自己攒够零花钱,自己去买。之后,我每天清点一遍自己的存钱罐,掰着手指头,算着我什么时候能攒够120元。大半年过去了,我省吃俭用,不舍得花一分钱,终于存够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到花鸟市场,掏出一堆零用钱,放在老板的手里。从老板那里接过装着黄玉鸟的鸟笼时,我高兴极了,心心念念的黄玉鸟终于到手了!
我如获至宝地抱着黄玉鸟回了家,像妈妈照顾我一样,照顾着它。“啾啾啾,阙阙阙”,每天清晨,我在它美妙的歌声中醒来,看着它欢快轻盈的身姿,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欢悦和满足。
爸爸给我讲了金丝雀的故事。在20世纪初,金丝雀还是拯救采矿工人生命的“哨兵”,它们对一氧化碳极为敏感,需要大量氧气才能生存,如果它们突然晕倒或者死亡,矿工有足够的时间撤离。在这要命的岗位上,它们干了七十多年才“退休”。原来它们不只是逗人乐的宠物,还是黑暗中的报警器,渺小却又如此伟大,小小的身体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十一”小长假,我们出去游玩,我给黄玉鸟放足了几天的食物和水。可等我们回家后,只剩下空空的鸟笼,它飞走了,食物和水所剩无几。
我抚摸着空空如也的鸟笼和断掉的锁链,内心感慨不已。它那欢快、活泼的性情,一定忍受不了孤独,面对越来越少的食物,挣脱牢笼,去外面更广阔的天地闯一闯,哪怕无食可觅、挨饿受冻,天大地大,也许会遇到更多的伙伴。虽然失去了现成的吃食和温暖的小窝,但哪有鸟类不想展翅高飞,不向往自由,不渴望翱翔于天空?我庆幸它有跨出牢笼的勇气,并没有沉溺于笼中的安逸,避免了最后落得活活饿死在笼中的下场。它那么小的身体,却拥有撞破枷锁的巨大力量,鸟的潜力尚且如此,何况是人!
我们也不想一直做那笼中金丝雀,我们也向往外面广阔的天地。哪怕头破血流,哪怕前途荆棘,我们也要挣脱束缚,勇往直前,奔赴自由。
(指导教师丁寅)
精彩点击
文章先从外形、叫声、生活习性等方面介绍了黄玉鸟,接着写“我”省吃俭用、费尽周折拥有了一只黄玉鸟,并精心照顾,接下来是文章的转折点——黄玉鸟从笼中飞走了,之后小作者用了一大段的笔墨描写了自己的内心活动。“但哪有鸟类不想展翅高飞,不向往自由,不渴望翱翔于天空?”这一段小作者不仅以反问的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更是直接赞美黄玉鸟的勇气。最后一段由鸟联想到人,点明人也要勇往直前的主旨,升华主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