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个性”入手,“画”有魅力老师
作者: 陈祥一、捕捉有意义的“小个性”
我们写一个好老师,往往是文章的“主题先行”,从中心立意上先确定好老师的“公正善良”“敬业爱岗”“关爱学生”之类的主题,然后再寻找具体的事件去充实文章的内容。这种写法虽然立意没问题,但没有捕捉到老师鲜明的个性特点,给人千人一面、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次习作我们不妨让人物“个性先行”,先从小处着手,抓住老师最突出、最鲜活的“小个性”。这种“小个性”表现为老师“爱做什么”——在某方面有独特的爱好;或者“善做什么”——在某方面有独到的技能。比如嘴里总是哼着歌儿,路上忽然美美地来一嗓子高音的音乐老师;出手不凡,在课堂上为大家“变魔术”的科学老师;说起话来总爱张开双臂,字字句句激情洋溢的语文老师;生气起来眉毛倒竖,可以足足十分钟不说一句话的班主任。不难发现,这些老师都有着与众不同的“小个性”,恰恰是这些生动有趣的“小个性”成就了老师性格的亮点,令我们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当我们捕捉到老师的“小个性”后,就要思考并挖掘“小个性”背后藏有哪些耐人寻味的教育精神和人格魅力。如果你把老师的一个毫无意义的“小个性”大写特写,那你的文章也同样毫无意义。一旦老师的“小个性”对我们的教育成长有积极的影响和帮助,老师的“小个性”就有了内涵,老师的形象魅力就自然出来了。
二、处理好与“小个性”关联的事例
通过对《将相和》的学习,我们发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总是在具体的事件中得以凸显。漫画老师,同样需要用一两件事情来讲述老师的可敬可爱。
第一,材料选择要得体,详略把握要得当。比如写《“三分王”李老师》,围绕体育老师“善于远投三分”组织材料:
1.篮球课上,李老师三分盲投,十投七进,惊得班上篮球队员们目瞪口呆。(√详写)
2.与同学们一起演习,他命中率极高,单节独中五记三分球。(×)
3.组织班上篮球队观看球赛直播。(×)
4.李老师代表学校参加市级比赛获得“三分王”称号。(√略写)
5.篮球训练时,李老师的备用篮球准会以一记“超远三分”精准落到那些好高骛远、不扎实、不勤奋的球员头上。(√详写,尤其写球落到我头上的感受。)
材料1的详写是为了体现老师“善于远投三分”的特点,让人心服口服。材料5是主体,更需详写,它不仅体现李老师“善于远投三分”的特点,还把其中的教益呈现出来:只有专注、勤奋才能成功。材料4是对材料1、5的补充说明,一句话带过即可。材料2与材料1表达重复;材料3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故材料2、3均删去。
第二,事件的意义表达尽量简单一点儿。在叙事过程中或者末尾点到即可,对老师“小个性”的思想意义做过度的拔高和渲染,会让文章失去一定的趣味性。
三、体现出一点儿“漫画”的味道
让老师的形象可爱而有趣,除了精准捕捉人物鲜活生动、有情趣的“小个性”外,还要在写作手法上做适度的夸张,让文字在表达上体现“漫画”的味道。我们可以在开篇对人物的外貌进行适度夸张,也可以在行文过程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适度夸张。当然,不能无限地纵笔纵情,我们的夸张一定要建立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建立在美化老师形象、体现老师性格魅力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