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不“新”

作者: 陈锦妤

我的爸爸在新市镇假日酒店工作,这家酒店是去年暑假刚开始营业的。我经常在双休日到酒店去玩,里面既有休闲咖吧,也有健身房,还有阅览室,我一待就是半天,享受着星级酒店的服务。

“爸爸,这是新市最先进的酒店吗?”我略带自豪地问。

“对。新市镇假日酒店不仅设施设备一流、服务周到,管理也是现代化的。”爸爸接着说,“现在的新市,有着一流的酒店、整洁的街道,再加上两条高速公路,把杭州和湖州连接起来,让新市人出行更加方便。新市,正在迈向现代化小城市。”

“这样的新市够新、够潮、够硬核。”我笑着夸道。

“新市还有不新的一面,今天下班后,我带你去看看。”

“还有这样的地方?”我半信半疑。于是,我开始期待爸爸快点儿下班。

终于,爸爸下班了。我们沿着石头铺成的路往东走,来到了“会仙桥”。这座平桥全部由石头砌成,两边桥基由大小不一的条石横竖砌成。对着水面的部分,由八块宽约一米的石板相对竖着排列,上面还可以看到颜色不一的水痕印记。南侧桥基上面,有高大的骑楼覆盖,加上风雨长廊连接着整个街道,足以让古镇的居民和往来的商客们“街上落雨——淋勿着”。这样的古桥,在新市原来有七十二座,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还有十一座。这些桥的桥面都已斑驳,有些桥栏也已消失,它们像一位位老人,历经风雨,却依然挺立,见证着古镇的变迁,的确是不“新”了。

沿着长廊往南走,一条条小巷通向各处。这些宽约一米五,由石头铺成的小路,蜿蜒往前。石头的棱角,已经被磨得很光滑了。在石头的间隙,一些小草在灯光下若隐若现。小巷两边的墙面上,苔藓东一簇、西一堆,错落分布,这是在现代化城市里很难看到的景象。爸爸说,在老一辈的记忆里,新市有“九街十三巷”,算上没有名字的巷子,差不多有三十六条。这么多小巷,连接着千家万户,也连通了新市的繁荣,难怪被叫作“古城里”,也真是不“新”了。

走完古镇,爸爸指着游客中心墙上古镇的标识,问我有什么感受。这个由水墨江南的民居与河道的形状构成的“新”字,既展示了欣欣向荣之意,也蕴含着悠悠底蕴。这样的新市,新,也不“新”。

(指导教师姬渝鹤)

精彩点击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章的标题非常重要,新颖的标题能让人眼前一亮。新市为何不“新”?小作者在前半部分通过语言描写展现了新市的现代化,这是“新”;在后半部分通过细节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展现了新市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不新”。小作者将“新”与“不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这座小城镇独有的魅力。

(司睿)

上一篇: 畅游西安
下一篇: 阳光正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