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真好

作者: 张昱艳

学术大家季羡林先生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读书让我们获得喜悦,让我们学会思考,让我们重新认识、理解这个世界,思考人生与生命的意义,汲取温暖与关怀。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读书的好词、好句、好篇章,等你来阅读。

斟字酌词

读书真好0

嘉言雅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宋〕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读书三十年,腰下无尺组。——〔唐〕王维《偶然作六首·其五》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宋〕翁森《四时读书乐·冬》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杜甫《石壕吏》

精彩片段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朱光潜《谈读书》

读书要有选择,这是第一点,去粗取精;第二点叫由博返约,首先读历史,其次读文学;第三点是厚今博古。怎样读书?首先应读书的序例,即序文和凡例;其次要摘要作笔记;第三是应考虑试着作眉批;另外要写读书报告,如果你作了笔记,又作了眉批以后,读书报告就很好写了。好的读书报告简直就是一篇好的学术论文。

——王力《谈谈怎样读书》

读书的功用,读书是求知识,知识就是权力。读书的方法是,第一为精,第二为博。读书的目标应该为: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

——胡适《读书》

好读书必有好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亢不俗不谄。

——贾平凹《好读书》

今日谈自由的读书。这种的读书,所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读出味来,语言自然有味,语言有味,做出文章亦必有味。读书必以气质相近,而凡人读书必找一位同调的先贤,一位气质与你相近的作家,作为老师。

——林语堂《论读书》

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无病而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字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冰心《忆读书》

美文共赏

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

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哇!

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读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的双眸了。

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的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书读得不够广博和投入。

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的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了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中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简便和利于储存哪,物美价廉,可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

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读书真好1

上一篇: 故事里的“转校生”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