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迷”外公
作者: 陈卓逸“书迷”?这不是在说我的外公吗?他可是个名副其实的书迷呢!
外公满头银发,眼角有几道深深的皱纹,还戴着一副金丝边框老花镜。他总是穿着一件白衬衫,手里拿着一本书,时而低声细吟,时而皱眉思考,一副读书人的模样。
外公曾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他特别喜欢看书,因此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博学多才的他常常对我说,“活到老,学到老”,哪怕他后来换了工作,也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学习和读书。退休后,外公开始研究古诗词,并结交了不少诗友。他的诗词常常发表在各大诗刊上,也获得了不少奖,我十分钦佩他。
外公家里的藏书可多了,大大小小的书柜里,塞满了他的“宝贝”。他没事儿就喜欢去书店淘书,每年都会买十几本。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看书,也经常以苏秦锥刺股、孙敬头悬梁、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激励我也好好读书,多多读书。
外公堪称书痴。有一天,他买的《全唐诗》到货了,外公欣喜若狂,拿起书便冲进书房,关起门细细品读起来,这一读便是一上午。外婆做好午饭,香气溢满了屋子,喊外公出来吃饭,外公却完全没有回应,于是我走到书房门口,轻轻地推开了门,对外公说:“外公,吃饭了!”外公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继续看他的书。我想:外公一定是沉浸在思考中,在书的海洋里遨游呢,我还是不打扰了。我轻轻地退了出来,合上了门,和外婆先吃饭。结果,等我们吃完了,还是不见外公出来,外婆无奈地大喊道:“菜凉了,出来吃饭!”外公这才急匆匆地冲出来,不好意思地说:“哎呀,这么香的饭菜我怎么没有闻到呢?看入迷了,看入迷了!”我和外婆哭笑不得。
外公还会鉴书。有一次他出门买毛笔,去了一个多小时都不见他回来,我十分担心,刚想出门去寻他,就见他捧着几支毛笔和几本书兴奋地冲进来。外婆不悦地说:“怎么又是书,你不是去买毛笔吗?怎么去那么久?”外公两眼放光地说:“你看我淘到了什么宝贝,这是我的书,还有这几本是孙子要的《聊斋志异》《朝花夕拾》《寄小读者》。这些全是同类书里最好的版本!”我一看,也立马蹦了起来,开心极了。外婆笑道:“好吧好吧,你说那么多我头都晕了,不批评你了!下次别出去那么久也不和家里说一声!”外公哪顾得上回答,他乐得像个孩子一样,笑着奔进书房鉴赏他的宝贝去了。
我问外公为什么这么爱读书,外公说:“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没有它们我们就会失去思考,变得鼠目寸光,人生也会失去很多乐趣。”他把书当作精神食粮,积极参加诗词比赛,在书的陪伴下,他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老年生活过得多姿多彩。
我也要多读书,读好书,长大成为一个像外公那样睿智而又博学的人。
一字之师
画线的这两句话是老师后加上的,请同学们读一读。老师为什么要加这句两话呢?因为这段文字的段首中心句是“外公还会鉴书”,所以这个自然段的内容一定要围绕这个中心句展开。如果不加上画线句子,就体现不出“鉴赏”之意,变成“外公还会买书”啦!
(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