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文章脱颖而出(一)
作者: 张鑫凤王太阳:“上次张老师表扬我单元习作写得好,我自己也觉得作文进步了。可为什么一考试,我习作部分只有“良好”呢?”
唐小乙:“太阳,那这次考试你有没有审作文题?会不会偏题了?”
王太阳:“没有哇,不信你看!”
王太阳的作文确实没有偏题,但得分确实不高。很多同学的考场作文太过平淡,想要得到“优秀”就很困难。一般来说,这些作文很有可能是“描写力”出了问题。
提高“描写力”第一诀:巧用修辞写外貌
我们曾经谈到过外貌描写要“抓一个最”,就是抓住一个人外貌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描写。今天张老师再教大家一招:巧用修辞写外貌。我们可以向名家学习如何用比喻写人物的外貌。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是怎样描写列夫·托尔斯泰外貌的呢?我们一起来看: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看完,请你用一个词概括托尔斯泰给你的印象。你会用什么词?我用的是:须发茂密。茨威格用“树皮”“树根”“泡沫”“热带森林”“滔滔白浪”分别比喻托尔斯泰的脸、眉毛、鬈发、须发、胡子,一连串的比喻以铺排的形式写出来,让人的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托尔斯泰的样子,这样的外貌描写就是成功的。你再看,一个同学写自己时髦的阿姨:“我阿姨带着一阵香风从远处走来,她卷曲的头发宛如一朵朵从木头上旋下来的刨花。”一句话就把阿姨的形象写得入木三分。
除了比喻,夸张、对比、反衬等修辞手法都可以让你的外貌描写出奇制胜。比如一个同学用“反衬”的方法描写一个小个子的同学:“他和我们班的同学在一起玩儿,常常让人误以为是一群六年级的大哥哥和一个幼儿园的小弟弟在一起。他肤色黝黑发亮,和我们在一起,又好似白米粒里混着一粒黑芝麻,特别醒目。”
提高“描写力”第二诀:说话不用“说”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语言描写是无法回避的。可是很多同学的文章中反复出现“他说”“我说”“某某说”。这样是不是会让你感到有点儿单调重复?
我们在中年级就学过提示语的三种位置,提示语在前、在后或者在中间,都是可以的。提示语的位置变化,可以让人物说的话在形式上富有变化。
另外,语言描写不用“他说”“我说”可以吗?当然可以!用一个字替换“说”,可以用“喊”“吼”“道”等;用两个字替换“说”,可以是“回答”“低语”“喊叫”等;还可以用四个字,如“低声细语”“娓娓道来”等;甚至不用“说”字也是没问题的。
如果要让你的文章在语言描写上更出彩,我们还要注重“说”前的提示语。人物是怎么说的?说话的同时,又有哪些动作、神态?有什么心理活动?这些都是“提示语”,所以“提示语”的表述直接关系到语言描写的精彩程度。请看下面两句话:
妈妈拿着我的作业,眼神中充满了赞许,微笑着说:“今天的作业,你做得真好哇!”
妈妈沉下脸,把作业重重地甩在书桌上,她冷冷地哼了一声,说:“今天的作业,你做得真好哇!”
你看,上面两句话,妈妈说话的内容基本一样,但是因为前面提示语的差别,两句话的实际意思截然不同。
提高“描写力”第三诀:围绕一个中心
写作时,我们不能为写外貌而写外貌,也不能为写语言而写语言,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中心服务的。文章的中心就是立意,就是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换句话说,外貌描写、语言描写都应该为了刻画人物性格、品质,表达中心思想服务,与之密切相关的多写,与之关系不大的少写,与之无关的不写。
佳作欣赏
纸上的好朋友
浙江省杭州市文海小学612班邬谨含
说来你可能不信,我有一个生活在纸上的好朋友。你没听错!它在纸上睡觉,在纸上吃饭……至于我怎么交到这个好朋友,等我慢慢说给你听。
“左眼皮跳了三下,要有好运!”就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傍晚,我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回家,注意力全集中在我的左眼皮上……“哎哟!”突然我眼前一黑,头上一痛,原来撞上了一根硬邦邦的电线杆。我揉着红肿的额头嘟囔着倒霉。咦,这是什么东西?电线杆上贴着一张纸,不是传单也不是启事,而是一幅画,上面画了一只猫。那只猫全身雪白,只有一双眼睛是湛蓝的,仿佛深邃的海洋或广袤的苍穹。我正想继续向前走,突然——“喵!”我似乎听到了一声猫叫。我环顾四周,没有看到任何一只猫的踪影。我望向了电线杆,难道是它?
把它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转移”到另一张白纸上。看着它饥肠辘辘的样子,我决定先喂它一些吃的。正准备拿牛奶,我突然想起来,它是一只生活在纸上的猫,那怎么给它喂食呢?有了!我从抽屉里抽出一支画笔,涂涂抹抹,一顿可口的晚餐跃然纸上。嗯,我好像忘了给它取名了,看着它边发出舒服的“喵喵”声,边狼吞虎咽的样子,我顿时有了主意。“就叫你‘喵’吧!你总是喜欢喵喵叫呢!”
就这样,“喵”有了一个舒适的纸上的家。它每天陪着我上下学,陪着我做作业,陪着我看课外书……有一天,我打开刚发下来的作业本惊呼起来:“我的数学作业怎么会错这么多?不可能啊!”只见我的作业本上,全是鲜艳的红叉叉。我仔细一瞧,发现我的字全是歪的,有的都歪到了下一道题上,作业本上一塌糊涂,有的地方甚至还有几个小小的猫脚印。等一下,猫脚印!我恍然大悟!
回家后,我抽出那张白纸,用橡皮擦擦走了“喵”的豪华猫窝,擦走了它的晚饭,擦走了它的玩具……“喵”起初以为我要给它换新的物品,期待地望着我。可是,见我迟迟没有在纸上画画,它便失落地坐了下来。整只猫都蔫儿了,尾巴和耳朵也耷拉了下来,仿佛心里充满了委屈:“喵,喵喵……喵……”
第二天,我完全把“喵”抛在了脑后,脑子里塞满了作业、辅导题与课文,直到走过那天撞上的电线杆,我才记起它来,心里莫名地涌出内疚感。它一定饿坏了吧?想到这里,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回到家,我还没换鞋子便直奔卧室,可是那张纸居然不见了。
“妈妈,今天你打扫卫生的时候有没有看见一张纸?就放在桌子上!”
“啊?好像有的。”
“你把它扔掉了吗?!”
“我想不起来了,哎,好像……扔了吧?”
我慌忙看向垃圾桶,空的!看来垃圾早都扔了。
次日清晨,我万分沮丧地去上学,感觉树叶的沙沙声都很刺耳,汽车笛声每响一次,我就更觉烦躁。早读,我懒洋洋地翻开了语文书。映入我眼帘的不是课文,而是一张纸……我欣喜若狂。
“你为什么今天这么开心?”张禹涵问我。
“嘻嘻,你猜!”我吐了吐舌头。
如果你看到我的作文本上有歪倒的字,千万不要惊奇,因为那肯定是“喵”干的!你也不用羡慕嫉妒啦,因为“喵”是我一个人的好朋友,一个独一无二的朋友。
猫的外形描写,寥寥几笔极其传神。
“喵”的神态、动作和心理在提示语中十分具体地展现出了它叫声中复杂的情绪。
这里小作者和妈妈的对话,舍弃了提示语,每句话独立成段,让当时紧张的气氛和小作者焦急的情绪展现在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