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始于“听劝”
作者: 周明洁
“要更多地去聆听顾客的要求”,这是湖南怀化发型师李晓华爆火后分享的成功秘籍,显露出互助式的网络善意,亦是“听劝”一词的生动表达。
每个人小到日常生活中的穿衣打扮,大到人生规划,每一步都充满未知与挑战。近年来流行起来的“听劝体”,为我们带来了一种解答人生未知的新方式。所谓“听劝”,是在做重要决策时,聆听并采纳他人的意见与建议。这不仅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成熟的生活态度。
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尊,充分考虑他人的建议,是“听劝”的重要内涵。古人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战国时期,赵国面临秦国进攻的紧急关头,触龙采用亲情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策略,成功说服赵太后让小儿子出质于齐国,从而搬来救兵,解除了国家的危机。邹忌结合自身的经历,指出齐威王可能受到的蒙蔽,建议他广开言路,使得齐国在各诸侯国之间声名显赫。晚清时期,恭亲王奕大量提拔、重用汉族官员,认真听取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关于洋务运动的意见,成就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同光中兴”佳话。统治者善于听劝,臣子们善于进谏,上下齐心,古代中国得以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站稳脚跟,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延续至今的唯一。
“听劝”,意味着顾全大局,是在观念上求同存异,在实践上和而不同。“听劝”,不是没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而是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与多方协商,以图得到一个更为合理的行动方案。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时指出,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同的,是来听取多方建议的,他的发言后来成为各国外交场上的重要行为准则,成功避免了诸多争端。这样的互相“听劝”在国际贸易中也屡见不鲜,华为等一众公司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成就,离不开善于“听劝”。这些企业往往依据大量市场调研、用户反馈等数据不断优化创新,从而能在新秀频出的智能产业中站稳脚跟,继而形成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由此看来,“听劝”是完善自我的必经之路,不论个人或集体都可以借此磨砺心智,明辨是非,开阔高瞻远瞩的宏大视野。
但“听劝”绝非随波逐流,在他人的言语中逐渐迷失自我,失去方向。在新生代频出的华语乐坛,有人说歌手郁可唯的歌声没有辨识度,劝她趁早放弃。可她却依然坚持潜心耕耘,勇于突破自我,终成一代“影视歌曲女王”,因为也有人对她说:“我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折射到了你和你的歌声中。如果承载我们喜怒哀乐的歌手都没有辨识度,那什么样的歌手才有呢?”在“悲情歌王”杨宗纬走出舒适圈,挑战唱跳而被质疑时,他依然坚守自我,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因为有人告诉他:“我们终其一生不是为了要满足每一个人,而是要找到跟自己同频共振的那一部分人。”杨宗纬不惧质疑,听从建议,让生命之花在希望的田野上勇敢地绽放。
“听劝”不仅是一种个人之间的行为,也是一种社会互帮互助精神的体现。在“听劝体”流行的背后,是人与人之间的善意表达。助人者则不吝分享自己的经验与心得,求助者抱着真诚的态度聆听建议。这种互帮互助的社会生态,让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加温暖,也促进了社会的整体和谐。人们在“听劝”帖子下纷纷提供自己的观点、建议和经验,形成一个巨大的贡献智慧的“圈”。人生始于“听劝”,但绝不能让“听劝”仅仅囿于热闹,更应辩证“听劝”,在热闹中沉淀,在云开见日时大放异彩,成就荣光。
“听劝”是一种充满智慧的选择,聆听他人的建议,或许正是我们抵达人生彼岸的关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拼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奥运六冠王”马龙如是说。青年学生的新长征之路,让我们从“听劝”开始吧!
指导教师:陆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