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发言提纲与学写论述文

作者: 黄小伟

[一列发言提纲]

(一)文体解说

发言提纲是为了有条理地在各种场合把话说好,在发言前围绕发言的主题内容及其思路,对内容进行概括,把问题、核心要点及内容逐条拟写出来而形成的文字。发言提纲经常用于写作、演讲、发言等,列出来的提纲要尽量简短,语言直白,不做过多修饰,呈现最核心的内容。

(二)写作要求

发言提纲的写作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听众,主题明确

发言提纲主要是为发言搭建的“骨架”,是用于对演讲者的提醒,以通过列举主要内容的方式,达到发言过程中不出现遗漏、顺序颠倒等问题,更是进一步激发思考、理清思路,使演讲者“胸有成竹”的重要步骤。在写作前,要认真了解听众对象,考虑发言内容。明确发言的主题内容并阐明立场,再考虑从几个方面谈,分清主次,突出重点(论点尽量简洁明了)。

2. 关注环节,条理清晰

发言提纲从内容上划分,有简单提纲和复杂提纲两种。简单提纲只拟出发言的要点,不涉及内容的展开;复杂提纲也称详细提纲,是在简单提纲的基础上的展开,重点内容从几个方面谈,都要一一列出。在写作时,首先,选择提纲挈领的标题;其次,根据主题,探讨并完善内容;再次,理清思路,按重要性的顺序进一步合并、精简内容;最后,观察提纲是否繁简得当、要点突出(重要事例和必要数字可写入提纲,以免发言时忘记)。

3. 注意语言,查漏补缺

从内容上讲,发言提纲以要点罗列为主,呈现核心关键词。因而在语言上,发言提纲要求简洁明了,不做过多的修饰,比较直白。写完后,仔细检查一遍,有无遗漏或不妥,注意补充修改。

(三)示例引路

“火红的青春 庄严的使命”发言提纲

一、开头:五四青年节是对五四精神的发扬,五四精神的源泉是爱国主义;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简而言之,就是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二、主体:

(一)以报国雄心立壮志之怀。树立理想,立志报国,把个人的奋斗自觉地融入国家的事业里,这是青年承担使命的前提。

(二)以踏实行动做点滴之事。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学习,日积月累,让理想成为现实,这是青年承担使命的基础。

(三)以顽强心志扬理想之帆。风雨洗礼,挫折成长,百折不挠,矢志不渝,在坚定的追求中成熟,这是青年承担使命的条件。

(四)以青春激情待时代之需。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做一个有头脑、时刻准备着的青年,这是青年承担使命的风范。

三、结尾:青春对于每个人来讲只有一次,每个青年都要珍惜、拥抱火热的青春,在五四精神的引领下,努力承担国家、时代赋予的使命,让生活多姿多彩,让青春尽显活力。

(王 禾)

这是一篇五四青年节国旗下讲话的发言提纲。国旗下讲话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发言让学生感受到同龄人思想和情绪的共振,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尚情操,促引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这篇发言提纲主题突出、思路清晰。首先,开篇即照应题目,明确了发言的主题,提出观点,突出五四青年节与五四精神之间的联系、五四精神与振兴中华民族之间的关系;其次,在正文主体部分,从四个角度论述青年应该具备怎样的情怀、行动、心志、激情来承担庄严使命,引导青年理解五四精神,并将其与学习、生活相结合;最后,强调了青春、五四精神在学生成长中的意义,呼应标题,并突出了主旨。

(四)任务呈现

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杜牧总结秦朝覆亡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他们胸怀天下,勇于担当,拳拳之心见于字里行间。认真阅读本单元课文,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围绕“责任与担当”的话题,小组选定一个议题(如“古代士人的担当”“以下天为己任”等),各自准备发言提纲,召开一次专题讨论会。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一)

这个学习任务要求同学们以本单元课文的作者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的情怀为出发点,围绕“责任与担当”的话题,选定议题,准备发言提纲。可以选择古代士人为对象来理清思路、阐明观点;也可以结合当代人在“责任”面前的抉择、对青年的启示来作为观点加以阐述。列发言提纲时,首先要了解主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论点,选择有效的各类论据,呈现发言的逻辑性和层次性,同时要兼顾开头与结尾,使之形成呼应关系,凸显特色。要求格式准确、主题突出、思路清晰、语言简洁。

(五)例文示范

责任在心 担当在行

一、开头:责任因为有了担当而突显价值,担当因为责任而焕发无穷力量。

二、正文:

(一)责任与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人可以不伟大、不富有,但不能没有责任心,把个人、家庭、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责任扛在肩上,就是扛起生命的信念。可列举大禹、诸葛亮、花木兰、林则徐等人为例。

(二)不同时期责任看似不同,但本质一样,担当相似。身处乱世,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勇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然;身处治世,有“位卑不敢忘忧国”的警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毅然……

(三)挑起新时代的责任,继承传统担当的精神。在学习、工作中,不畏责任,勇于担当,乐于担当!用担当的精神勇敢面对困难,赋予青春无穷的动力,使之绽放光彩。

三、结尾:梁启超说“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这是对心中有责任、行动有担当者的高度评价。

(黄恺洛)

【点评】 该发言提纲在开头部分,紧紧抓住责任与担当的意义,突出二者相辅相成的作用。在正文部分,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从古到今、从传统到继承等角度,以古诗词为论据,结合青年学生的身份,突出担当之于青春的意义。结尾部分则以对有责任、勇担当者的高度评价收束,并呼应开头,实现“责任在心,担当在行”的主题阐述。整篇发言稿主题突出、结构清晰、条理分明。

[二学写论述文(论证的方法)]

(一)文体解说

论证方法即论述和证明论点的方法。每篇论述文都有一个论述点,我们把这个论述点称作文章评论分析的论点,为了使论点得到更透彻的论述、更有力的分析,必须得有恰当的论证方法。一般认为,论证方法有事理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论证方法的目的和任务,是用有关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事实或理论作为论据,来证明文章或讲话中所确立的基本观点(论点)。论证方法回答“怎样证明”的问题,即解决思维的具体内容“外化”之后,如何组织和安排论据来说明或证实论点的方法和过程。论证方法,是沟通论点和论据之间的桥梁。你只有把桥梁铺设得科学、严密,才能赋予文章行文以强大的逻辑力量;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是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何做到论证方法运用有效,要注意以下几点。

1.熟悉概念,了解优点

事理论证,又称举例论证,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结论的推理形式。使用这种方法,一般是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然后围绕论点逐层运用材料来证明,最后归纳出结论。这种方法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说服力与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

道理论证(又叫引证法)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其目的是要证明论点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深入、更有力。运用道理论证,要注意所引用的名言的权威性,尤其要注意所引用内容与文章观点的一致性。从逻辑上讲,道理论证属于演绎推理。

对比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从事物相反或相异属性的比较中来揭示观点,使正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

类比论证是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点,推论出两者在其他属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点。这种论证方法富有启发性,它深入浅出,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简练生动。

比喻论证是用比喻作论证,拿喻体之理去论证本体(论点)之理。这种论证方法是以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地表达出来,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借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容易被人接受。

2.要点清晰,针对使用

在事理论证(举例论证)中,事例必须典型,叙述要简洁明了、高度概括、重点突出。道理论证,除了使用道理论据之外,还包括作者自己直接讲述的一些道理。对比论证的对比双方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前者称为横向比较,后者称为纵向比较。无论是哪种对比,对比的双方要具备可比性,否则比较的结论不一定可靠。运用类比论证要使用同类对象进行类比,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进行类比,就缺乏说服力;要避免单独运用类比论证一种论证方式,最好是与其他的论证方式结合使用,使之起一种补充和丰富的作用。运用比喻论证要注意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共知的、典型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本体。还要注意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

3.方法联用,严密逻辑

论证是一个思考推理的过程,单一的论证方法不足以说明一个观点。在论述观点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几种论证方法,使逻辑推理更加严密,比如在进行类比论证时,因为用来类比的前提是特殊的事物,所以类比推理的结论具有或然性,论述复杂问题时只用类比说理就会显得不够全面。

(二)题例呈现

有人认为,道德底线低的人有时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你做不出来的,他做得出来,所以他们总能如鱼得水。但师长告诫我们: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是守住了为人的根本。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四·2)

(三)写作点拨

辩证式论述文多以两种或多种事物或道理的陈述作为材料,审题时要从材料的整体出发,领会材料主旨,并据此立意。这个材料以“底线”为话题,明确了两个观点,二者看似完全不同,但实际上存在着某种关系。写论述文,首先要认真审读,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确立中心论点时顾及两种或多种关系,不可让思维走向片面或极端。当论述文的观点确立之后,选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要视思辨逻辑和论据的使用而定。文章可开篇点题,提出观点,最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以便让观点一目了然。然后,可选用引用论证,用名家名言来证实观点的正确性。为了使论述更具有针对性和层递性,可选取确凿、真实的举例论证,也可用多种多类事例构成排比式的列举来增强论证的力度;或可使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论证,将比喻的含义和文章议论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也可使用相反的不同事例构成正反对比论证,在层层剖析的过程中,在破立结合中突出观点。最后在结尾段进行对观点的重申,呼应开头。

(四)例文示范

执本心,守底线,担家国之责

林心雨

歌德曾说:“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但在长夜中痛哭过的人,都是坚守底线的人。即使“乱花渐欲迷人眼”,但也不愿意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即使临渊而行,但也知须亦步亦止的道理,始终坚守自己的底线。即使低头,也是坚持底线地俯视众生,展翼苍穹。

在底线面前,事在人为。底线仿若围墙,围得住“艳若桃李,冷若冰霜”的鲍小姐,围得住清高自傲、孤芳不自赏的苏小姐之辈,独独围不住何泽慧先生这样执本心、行大义的人。钟鸣鼎食的愿景,她唾手可得,但仍旧选择归隐祖国的山川锦绣,静守大漠孤烟的寂寥。将家国大义摆在自己的底线前,让唾面自干的情形从根本上断绝。然后在底线之山巅,见巨龙腾飞,觉长风浩荡。

底线面前容不得监守自盗。像汪精卫、陈公博这类人,不盼他们有苏格拉底的执着智慧,不望他们有项羽过江东的决绝,更不期他们有巴沙尔的顽强坚守,但他们也守不住安之若素的本分,不甘平庸,便摇尾乞怜,毫无底线可言,因而落得个众人唾弃、可耻的下场。

《世说新语》有言:“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只有我们自己最了解自己,最能清晰自己的底线在哪。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眼里,诗意田园、远离官场黑暗,便是他的底线;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杜甫眼里,家国兴亡便是他的底线;而在“巾帼院士”陈薇眼里,生命便是底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底线,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担当,在底线之前的便是责任与担当。

中国崛起绝非坦途,星辰大海也需繁星点点搭建。我们身为时代的弄潮儿,更要坚守底线,担起责任。从守住底线的人们身上汲取“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力量,让我们将底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铸就人生的高线。在风华正茂之际,应挥斥方遒,让坚守底线成为我们“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般的志向,让我们铸就高线,与祖国相约在雾散人住处,见花好月圆之景。

【点评】 本文最突出的论证方法是排比式的事理论证,虽然有很多的事例,但没给人以堆砌的感觉,反而在不同事例的论述中将论点一一论证。比如在第二段中举了三个事例,同时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突出了何泽慧先生的守本心、行大义之举;在第三段中,同样运用了三个事例,却从反面角度论述了不守底线之辈的可耻下场;在第四段的三个事例中,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从个人、国家再到生命,将守底线的意义逐步上升。文章的论证方法虽然不多样,但却是同中有异,灵活多变。

(五)拓展训练

网络上流传一个视频:西安疫情直播中,用人工长距离手把手搬运物资。有网友认为,深受感动,志愿者们齐心协力共克难关,为隔离区的居民带来便利,值得称赞;也有网友认为,此举是浪费志愿者的人力;甚至有网友认为,此举是在“作秀”,在现代社会交通便利的情况下,不必用这种原始的方式来运输。

请根据上述材料 ,以“疫情中的形式与内容”为主题,写一篇论述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