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石头,理解石头

作者: 咯咯

本期的“诗情画意廊”,小作者初入金沙博物馆,五颜六色的石头让他摸不着头脑,前半部分的诗句之间透露着他的困惑——石头而已,美在哪里?

或许你在最初见到那些长相略显“潦草”的石头时也会有此疑问,那你就小瞧石头啦!与现在精美的玉器相比,石头在外貌上或许稍显逊色,但它从“出生”开始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用现在的话说——石头,“赢在起跑线上”。

在《山海经·北山经》中就有一个关于石头的故事: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你定位到本段的关键人物“精卫”了吗?没错,这就是“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在这里,石头还只是作为一个“配角”出现,算不得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让它“出圈”的,是另一个神话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天空裂开一道大口子,天火吞噬生灵,大水淹没了田野和村庄,也把大地变成了一片汪洋。女娲为了拯救苍生,炼制五彩石,补住了天空的裂缝。这个故事就是我们熟知的————————。石头也因此被赋予了神话色彩。

(答案:女娲补天)。

你或许熟知这个神话故事,但你一定不知道,这竟然还是一部关于石头的“连续剧”——

却说那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红楼梦》)

这块石头见别的石头皆被女娲用来补天,自己却被女娲抛弃在青埂峰下,便开始自怨自艾,四处游荡,后来到警幻仙子那里做了神瑛侍者,之后又被两位仙人带下凡间投胎,他就是贾宝玉。

你以为这就结束啦?《红楼梦》中还有这样一句话: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

有这一句,那这“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补天石还出现在另一部名著当中也就说得通了——有人说,孙悟空也是这补天石幻化而来。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胎。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西游记》)

这还没完呢,也许你并没有发现,石头在四大名著中的出场率竟然高达百分之七十五!

“石头的故事”也曾在《水浒传》中上演:在《水浒传》第一回中,洪太尉打开了一块“遇洪而开”的石碑,放出梁山这帮“妖魔”。在第七十一回中,又有“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伯英雄排座次”,石碑上书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星号、绰号与姓名。可以说,石碑对《水浒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道具”。

你瞧,神话、名著无处不在,石头的“起跑线”是不是高得离谱?除了这些有奇幻色彩的故事,石头还频繁地出现在古诗和画作当中,代表了豁达、从容的性格,不卑不亢的精神,超凡脱俗的人格,深受文人喜爱。

听完这一段石头的故事,你是不是也如《什么是美》写的那样,质疑石头,理解石头,甚至佩服起了石头?

上一篇: 少年航天局
下一篇: 笑问春从何处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