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体的秘密
作者: 于溟慧亲爱的小星星,转眼新的一年又开始了。陪你们走过了七年,小星星们对作文的热爱让我深深感动,小星星们的作文巧思让我阵阵惊喜,小星星们的妙笔佳言让我连连点赞。很高兴我们将继续携手2022,走过春秋冬夏,陪你和作文一起摸爬滚打,打造更高更亮的“小星星”。
体例是文章的编写格式、组织形式,它是作文的外衣。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人要穿上好看得体的衣服才显得更精神、更漂亮;马要装上华丽别致的鞍鞯才显得更抖擞、更俊逸。情同此理,作文也可以披上美丽的外衣,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激起阅读期待。本期我们将关注一件“外衣”,来一场“直播”,希望你“入手”哦。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时“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小星星们的作文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直线路,一件事从开头到结尾,三四个自然段,一根直肠子通到底;另一种是无线路,文章模模糊糊,混沌不清,理不出路来。
单元体的路径非常分明,一目了然而不古板,是众多体例中最普遍却最有效的一种。单元是指整体中自成段落、自成系统、自为一组的单位,多用于教材、房屋等。它用于作文时,把作文分成各自较为独立的几个部分,既是一个整体,又各自突出一个侧面或重点,更利于表现全貌。
数字排列一脉承
篇幅较长、情节较复杂的作文分单元来写就非常合适,可以用序号标识各单元。序号一般写于每个单元的首行正中间。
本期作文《重男轻女的奶奶》采用的就是这样的单元体。从左边的文本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随奶奶下楼散步,一路走一路“遇见”,一路“感受”。一共分成了七个单元,每个单元之间前后承接,构成一个整体。
《故人在水一方》在序号单元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每个单元加了一个小标题,突出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只看到小标题,我们读者对于小作者的思路是不是就已经了解了十之八九了?这正是单元体的优越所在。
单元体,适合写事作文,各个小单元之间是承接关系。各单元使作文呈现出一条清晰的“搭石”路,踏石而行,一波三折,内容丰满,衔接有度,作文“颜值”提升,作文品质更有保障。
题目统领星拱月
单元体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是“众星拱月”式。题目是核心,统领全文,各单元小标题是“星”,拱卫着题目这个“月”,结构、线索了然于目,一览无余。
《童年的“偷”》选材新鲜独到,采用并列“单元体”,分别写了四个年代的人的“偷”。小小年龄,写“偷”的事倒不稀奇,可贵的是,小作者能找身边不同年代的人,了解他们童年的“偷事”,以“偷”统领,暗示时代变迁,意味深长。
并列关系单元体一般围绕题目这个核心,分二至五个小单元,每个单元写一个方面,几个方面构成立体的整体。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适用范围广,层次分明,便于读者梳理出重要阅读信息,更有助于选材构思,防止“跑偏”。
本期作文中的《虎妈·坑爹》《姥姥·平房·我》两篇作文,根据题目就知道可以分成两个单元或三个单元来写。你看,并列单元体是不是很简单?
隔行分段自然成
有一种特殊情况我们也来说一说。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我们见到过一种“隔行分段”的形式,它以空行为标志。这样就以空行把全文自然分成了若干单元。单元之间可能是承接关系,也可能是并列关系,空行的出现,或转折或强调。
如《夜莺的歌声》以空行自然分成四个单元:诱敌上钩、传递敌情、歼灭敌人、歌声再起。单元是按事情发展阶段而分的,前后是承接关系。
作家汪曾祺先生善用隔行分段,他在《花园》《葡萄月令》等文中均用了这种形式。把散文之“散”有效地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着重一个点,散淡中有内核,这样就突出了散文之“神”。
亲爱的小星星们,单元体例,以“数字排列一脉承”形式分单元,更利于展示事情的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以“题目统领星拱月”形式分单元,更利于突出主旨之下的选材构思、匠心独运;以“隔行分段自然成”的形式分单元,更利于长文表达的长而不散,各有侧重。三种形式,各单元之间或承接或并列,内容清晰,结构分明。小星星们,今天把单元体的“秘密”告诉你,“入手”一件漂亮“外衣”,抓紧试试吧,相信你的作文会更“靓丽”。
重男轻女的奶奶
1.明媚的阳光洒进我的房间……
2.转眼到了楼下,小区公园的人真的是络绎不绝……
3.“老赵啊!今天把你们家‘海星’带出来没啊?”……
4.上午,太阳渐渐升高……
5.正值中午,一个小女孩从奶奶身边走过,好像想得到奶奶的夸奖……
6.回家的路上,奶奶的嘴也停不住,继续说道:“你再劝劝你妈妈,让她再生一个……”
7.晚上,我躺在床上想:现在的社会……
故人在水一方
1.没头脑和不高兴
“起床啦!”楼梯口这100分贝的催促声像一股电流,直钻进我的耳朵。显而易见,母上大人已在崩溃边缘,对我忍无可忍了……
2.一花一木一世界
从鄞州南一路向西,行车一个多小时,汽车挡风玻璃前陆续闪过了洞桥、鄞江、龙观、章水等陌生地名……
3.只愿你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如今,这里还是他们的家,水泥路蜿蜒十里……
4.有所思
家,是安放乡愁的地方,是我们最原始、最长久的牵盼,也最显珍贵,最为挚爱……
童年的“偷”
偷,也许从创造这个字开始……
40年代人的“偷”
我爷爷是20世纪40年代的人,他十四五岁那年,遇上三年自然灾害……
60年代人的“偷”
闫伯伯是60年代的人,他小的时候家里穷,吃不饱……
80年代人的“偷”
马叔叔是爸爸的朋友,80年代的人。他小时候生活在农村……
00年代人的“偷”
我是00后,生活在直奔小康社会的时代。吃喝不愁,无忧无虑……
人非生而高尚者,孰能无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