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庐山五老峰

作者: 李白

荐诗者说

诗仙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运用夸张、比喻和浪漫的想象等修辞手法,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其实,庐山的美景实在是数不胜数,李白还写过一首《登庐山五老峰》。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注释】

登:一作“望”。

五老峰:庐山东南部相连的五座山峰,形状如五位老人并肩而立,山势险峻,是庐山胜景之一。李白曾在此地筑舍读书。

芙蓉:莲花的美称。

揽结:采集、收取。

巢:隐居。

【解读】

这首诗的大意是:五老峰坐落于庐山东南,高高耸立,如青天削出来似的,就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登上峰顶可以揽取九江的秀丽景色,我将要在这里隐居,以云松为家。

首句“庐山东南五老峰”,开门见山,紧扣诗题,交代五老峰的地理位置在庐山的东南面。第二句“青天削出金芙蓉”就出奇了——人们都说五老峰形似五位老人,而在李白的眼里,阳光照射下的五老峰,金碧辉煌,如同盛开着的金色芙蓉花。这一“削”字用得极妙,不仅生动刻画了五老峰的险峻陡直,也表明诗人是由下往上仰视五老峰的。

第三句“九江秀色可揽结”,是诗人转换角度,从山上俯视山下时所见。登上高入云端的五老峰,九江一带的秀美景色可尽收眼底,仿佛能够随手采取一样。“揽结”这两个字给静景中加入了有生命的人,使得景色也亲近了许多。这一切触动了诗人的出世思想,使他不忍离去,故而说:“吾将此地巢云松。”后来,李白果然在五老峰的青松白云之中隐居了一段时间。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真切自然、形象逼真,既反映了诗人对五老峰风光的喜爱,也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其中“削”“揽结”等字词的运用,不乏想象和夸张的趣味,体现了李白诗歌的一贯风格。

【习作启发】

变换写作角度,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或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适当地运用比喻、夸张或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写景,便有一种开合自如、形象生动之感,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大家不妨在习作时练习这种方法。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东大街第一小学校 朱红供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