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莪:一生为国“听海”的院士
30年前,作为考察队队长和首席科学家,杨士莪与中国水声科研人员乘坐科考船开启了首次由中国科学家独立指挥和实施的大型深海水声考察,迈出了中国水声界从浅海向深海跨越的第一步。
在深海区作业时,赤道附近的太阳几乎垂直照射,甲板温度高达70余摄氏度,年过花甲的杨士莪坚持长时间在海上实验,在酷热、缺水的环境下一直坚持到实验结束。
当考察队员劳累一天入睡后,杨士莪首先要确保人员、设备安全无虞,随后继续研究后续的实验方案。他深知中国水声界多年的等待和筹备、国家的资金投入等的不易,考察任务必须完成。
考察获得了丰富、可信的实验数据,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一手资料,为中国水声事业锻炼了一大批新生力量。让杨士莪欣慰的是,20余年后,中国水声研究会以此为基础,走向更广阔的深蓝大海。
杨士莪88岁高龄时,依然参与海上实验。“搞研究,不到现场怎么行?有任何困难都得克服,该坚持时就要咬紧牙关迎难而上。大海变幻莫测,坐在家里搞研究肯定是不行的。”杨士莪说。
几十年来,杨士莪带领团队完成了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落点水声测量系统”研制,为“蛟龙”号、“科学”号所用的国产高精度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奠定了基础;主持设计并建造中国首个针对低噪声水洞研究的“重力式低噪声水洞”……
2024年3月19日,杨士莪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逝世,享年93岁。2024年9月,杨士莪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追授“时代楷模”的称号。
解读
作为考察队队长和首席科学家,杨士莪肩负起开启中国大型深海水声考察的重任,不畏酷热和艰苦条件,亲赴一线,全力保障人员与设备安全,推进实验进程。他深知此次考察关乎国家投入和行业发展,这种使命感驱使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完成多项关键研制,为国家水声事业筑牢根基,履行了为国奉献的重大责任。
上一篇:
徐枫灿:又美又飒的年轻女飞行员
下一篇:
“中国蓝盔”:为世界和平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