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家学写作之以小见大法
作者: 刘兆刚所谓“以小见大”,即通过小事物来反映大主题,或通过小的细节来反映深刻的内容。其特点是从事、景、物中的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展开想象,从而创造出更为广阔且深远的艺术境界。
左读经典
1.在端阳节,有钱的人便可以尝到汤山的嫩藕了。赶到迟一点鲜藕也下市,就是不十分有钱的,也可以尝到“冰碗”了——一大碗冰,上面覆着张嫩荷叶,叶上托着鲜菱角、鲜核桃、鲜杏仁、鲜藕,与香瓜组成的香,鲜,清,冷的,酒菜儿。就是那吃不起冰碗的人们,不是还可以买些菱角与鸡头米,尝一尝“鲜”吗?
假若仙人们只吃一点鲜果,而不动火食,仙人在地上的洞府应当是北平啊!
天气是热的,可是一早一晚相当的凉爽,还可以做事。会享受的人,屋里放上冰箱,院内搭起凉棚,他就不会受到暑气的侵袭。倘若不愿在家,他可以到北海的莲塘里去划船,或在太庙与中山公园的老柏树下品茗或摆棋。“通俗”一点的,什刹海畔借着柳树支起的凉棚内,人们也可以爽适地吃半天茶,咂几块酸梅糕,或呷一碗八宝荷叶粥。愿意洒脱一点的,可以拿上钓竿,到积水滩或高亮桥的西边,在河边的古柳下,作半日的垂钓。好热闹的,听戏是好时候,天越热,戏越好,名角儿们都唱双出。天气是热的,而人们可以躲开它。在家里,在公园里,在城外,都可以躲开它。假若愿远走几步,还可以到西山卧佛寺,碧云寺,与静宜园处去住几天啊。就是在这小山上,人们碰运气还可以在野茶馆或小饭铺里遇上一位御厨,给做两样皇上喜欢吃的菜或点心。
(节选自老舍《四世同堂》)
2.它果然就是一只虫子!我不知它从哪里来,它比蚂蚁还要小,通体的黑色,形似乌龟,有很多细密的触角,背上有个锅盖形状的黑壳,漆黑漆黑的。它爬起来姿态万千,一会儿横着走,一会儿竖着走,好像这地板是它的舞台,它在上面跳着多姿多彩的舞。当它快行进到佛龛的时候,停住了脚步。它这一停,仿佛是一个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将军在酝酿着什么重大决策。果然,它再次行进时就不那么恣意妄为了,它一往无前地朝着佛龛进军,转眼间,已是兵临城下。我以为它就此收兵了,谁料它只是在交界处略停了停,就朝高高的佛龛爬去。它刚一上去,就栽了个跟斗。然而它摆正身子后,又一次向着佛龛攀登。有一回,它已经爬了两尺来高了,可最终还是摔了下来。它在地板上打滚,好久也翻不过身来;它的触角乱抖着,像被狂风吹拂的野草。我便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地帮它翻过身来,并且把它推到离佛龛远些的地方。它看上去很愤怒,因为它被推到新地方后,是一路疾行又朝佛龛处走来。这次我的耳朵出现了幻觉,我分明听见了万马奔腾的声音,听见了嘹亮的号角;我看见了一个伟大的战士,一个身子小小却背负着伟大梦想的英雄……当它踉踉跄跄地又朝佛龛爬去的时候,我离开了厅堂。我想上天对我不薄,让我在一瞬间看到了最壮丽的诗史。
(节选自迟子建《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
◆赏读
选段1出自《四世同堂》第四十一章,是一段回忆性的文字。这时候的北平,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变成沦陷区的北平。在动荡的年代里回忆这“很可爱的”的岁月,不仅体现了简单的喜爱之情,更有一股子心酸在其中。作者以过往的几样新鲜吃食、几种消夏方式来勾画北平的生活,塑造了北平人闲适却不关心世事的性情,以小见大,用意不言而喻。
片段2则以小虫子来映射芸芸众生。作者笔下的这只虫子是一个很小的生物,然而,它却极大地触动了“我”。它像一个无所畏惧的战士,像一个身子小小却背负着伟大梦想的英雄,是对每一个平凡却让人敬佩的普通人的生动写照。
◆借鉴
1.着眼于“小”。如小事、较小的角度、细小的动作等,这些小的材料要能符合主题的需要,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具体细致地描写出来。
2.立意要“大”。即从小的角度进行深挖,并善于从广阔的生活中见人所未见,思人所未思,使行文主旨熠熠生辉。
3.突出细节。即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等细节描写,传神地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4.由点到面,篇末点题,小中见理。行文中要对所写的点滴小事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力求透过细节看到事物所体现的本质。
右写作文
一步一步来
◎王安晴
“妈妈,我想吃煎蛋。”“自己去煎!”“可我不会。”“那就去学!”妈妈有些嫌弃地看着我,“这么大了连个煎蛋也不会。”我瞪大了眼睛,一咬牙:“行!我学!”
“开火,倒油。”妈妈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我小心翼翼地开火,倒油,手有些抖,心怦怦地跳,差点把油倒多了。“然后敲鸡蛋。”我将蛋打入锅内,蛋清瞬间铺散开来,像一朵半透明的莲花。我忍不住咧嘴笑起来。原本透明的蛋清渐渐变白,将蛋清顶出一个又一个泡泡,与此同时,油开始四处飞溅。我的笑凝固在脸上。“快给蛋翻面!”我深吸一口气,颤抖地握住锅把,另一只手拿着锅铲朝鸡蛋铲去,就在这时,锅中忽然爆起两滴油溅到我的手上,瞬间的刺痛让我本能地松开了握着锅把的手。我不禁回想起此前爸爸煎蛋时那熟练的动作,本以为煎蛋很简单,却没想到居然这么难。
这时,妈妈的声音传来:“不要慌张,继续给蛋翻面。”“这怎么翻啊!”此时的油锅像一个恐怖的恶魔,张着血盆大口,似乎只要我一靠近,它就会一口把我吃掉。“快点翻呀,蛋要焦了!”妈妈的话让我心中最后的一点耐心消失殆尽。我大吼道:“这完全搞不了嘛!这油也太烫了!”此刻,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油锅还在“滋滋”冒油。我低下头,盯着脚尖,闷闷不乐地说道:“对不起,妈妈。”
“没事。”妈妈的声音从头顶传来。我抬起头,只见妈妈脸上没有一丝怒意,她眨了眨眼道:“第一次做不好很正常。现在,你先把火调小,慢慢来。”我点了点头,急忙转头将火调小。“继续翻面。”我忙握紧锅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起了鸡蛋,给它翻了个面。
就这样,我按着妈妈的教导,一步接着一步地做着。当我将煎好的鸡蛋放在盘子里时,虽然不成型,有很多地方是焦黑的,但在我心中,却油然而生出一股成就感。这件事教会了我:面对困难,干着急是没有用的,只有静下心,一步一步来,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广东深圳市科学高中龙岗五和学校】
◆点评
作文生动地描绘了“我”学做煎蛋的波折过程,心理描写很细腻,从紧张害怕到崩溃放弃再到鼓起勇气,情绪转变真实自然。结尾对主题进行了升华,从做煎蛋这件事中领悟到面对困难要有耐心的道理,以小见大,富有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