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导读

作家名片

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祖籍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董杜庄镇梁丕营村,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幼年丧母。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长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以其作品中悲喜交杂的情感基调、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独特的写作视角和对行文结构的处理,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作品内容

《呼兰河传》是萧红思想和艺术成熟的代表作,是一部独特的乡土文学作品。

《呼兰河传》以萧红童年生活为线索,叙述了以“呼兰河”为中心场景的乡土人生的小城故事,呈现出了“北中国”乡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即20世纪10年代中叶前后小镇民众的生态与心态,是一曲国民灵魂改造的挽唱。

艺术特色

1.叙述视角:《呼兰河传》有三重视角,一个是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视角——“我”,孩子看不清事件的内涵,于是产生了“陌生化效果”;一个是成年叙述者的视角,叙述者处在一种超然的境界中,与小说中的人物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还有一个是萧红的视角,读者可能看不见她,但她会随时出来发表议论,有时甚至连议论也不发,但读者可以感觉到她的情感波动。

2.散文化的叙述结构:《呼兰河传》第一、二章通过对呼兰城的风土人情的叙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大泥坑、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的优美画卷。第三、四章转换角度,写“我”在后花园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和对祖父的依恋之情;第六、七章又分别以有二伯、小团圆媳妇和磨倌冯歪嘴子为主角讲述了他们的悲惨故事。由于该作品并不立足于给某人立传,而是给作者记忆中的呼兰城立传,所以这七章并无标题作为内在的逻辑联系,彼此之间独立,均可单独列章,且没有贯串始终的故事情节,除了回忆的“我”外,连贯串始终的人物都没有。

3.散文化的叙述语言:旅居他乡、久病缠身的萧红在《呼兰河传》中,用诗一般的语言道尽了对故土和童年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怀念之情。在这里,萧红遵循着其一贯的创作特点,打破常规,不追求故事情节的曲折蜿蜒,也不追求人物形象的典型突出,其叙述语言与传统小说的叙述语言完全不同,充满了散文化的特点。

精段阅读

冯歪嘴子

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会爬蔓子的植物,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黄花。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

太阳一出来,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向前发展的速度更快了,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向前跑去了。因为那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棂,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棂上开花了。

再过几天,一不留神,那黄瓜梗经过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

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

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倌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有一扇窗子,而今被黄瓜遮掩得风雨不透。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被分成两个世界了。冯歪嘴子也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

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满窗都是黄瓜。

夏天,我在后园玩的时候,冯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黄瓜。

我就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冯歪嘴子用手扒开那满窗的叶子,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来把黄瓜拿进去。有的时候,他问我,黄瓜长了多大了?西红柿红了没有?他与这后园只隔了一扇窗子,就像关着多远似的。

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他说拉着磨的小驴,驴蹄子坏了,一走一停。祖父说请个兽医给它看看。冯歪嘴子说,看过了,也不见好。祖父问那驴吃的什么药?冯歪嘴子说是吃的黄瓜子拌高粱醋。

有的时候,祖父走远了,回屋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磨房的墙根下边坐着玩,我听到冯歪嘴子还说:“老太爷今年没下乡去看看哪!”

有的时候,我听了这话,故意不出声,听听他往下还说什么。

有的时候,我心里觉得可笑,忍也不能忍住,我就跳起来,用手敲打着窗子,笑得我把窗上挂着的黄瓜都敲打掉了。而后我一溜烟地跑进屋去,把这情形告诉了祖父。祖父也和我似的,笑得不能停了,甚至笑出眼泪来。但总是说,不要笑啦,不要笑啦,看他听见。有的时候祖父竟把后门关起来再笑。祖父怕冯歪嘴子听见了不好意思。

秋天,大榆树的叶子黄了,墙头上的狗尾草干倒了,园里一天一天地荒凉起来了。

(节选自《呼兰河传》,有删改。题目为编者加)

◆赏读

选段中,作者运用了细致入微的景物描写,以黄瓜秧的生长为线索,生动地呈现了夏季蓬勃的生命力。“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棂”,运用时间副词,直观地展现出黄瓜秧生长的迅速;将黄瓜的细蔓比作“银丝”“用黄蜡抽成的丝子”,比喻修辞的运用,赋予黄瓜蔓以光泽与质感。文中巧妙地借助人物互动来塑造人物间的关系。“我”给冯歪嘴子递黄瓜,他与祖父关于小驴病情的交谈,这些情节皆生动地展现出邻里间自然淳朴、温馨和睦的情谊。

上一篇:
下一篇: 奶奶小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