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行云

作者: 张若燨

初识书法的我,正是闹着要吃糖的年纪。可当目光触及那一幅幅笔走龙蛇、大气磅礴的书法作品时,倾慕之情油然而生。至此,书法的种子在我心底种下,生根发芽。

刚开始练习时,我笔法笨拙,行笔生涩,时间在指尖悄然溜走。抬头望向窗外,天边已染上微微的红晕,眼前的墨水却毫无生气,烦躁之情涌上心头。

我还热爱吗?面对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我愤怒地将毛笔掷在桌上,黑墨飞溅,染污了白纸,也染污了字帖。我从未想过,那如潺潺流水的行书一旦干涸,那墨色一旦褪去,心中的热情就再也不如以往般炽热了。看着一桌的狼藉,我忽然忆起儿时轻抚那些字帖时感叹字体的优雅,崇拜书法家的精湛技艺,如今,为何因些许困难就忘记了最初的热爱,忘记了那颗初心?

我重新拾起毛笔,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让墨香浸透我的每一寸肌肤。在转笔与折笔间,我仿佛看到了苏轼泛舟赤壁的景象,感受到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气魄,心中豁然开朗。一幅宏大的天地书卷在我眼前展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是苏东坡在书卷中的悲怆,是弹指间天翻地覆的感慨。这张字帖,不仅给我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更给我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震撼。当一张张宣纸拼接在一起,当一个个字符连成语句,生命的画卷跃然纸上。

练习书法,从来不拘泥于宣纸;行书,也不仅仅是展示技艺的工具。它们教会我的,是领悟古人超脱世俗的心境,是在风云变幻中的淡定从容,是在不同阶段绽放的人生光彩。

在清雅的墨香中,我书写着、记录着、沉淀着生命的苦涩与甘甜。

◆点评

习作围绕书法学习展开,情感真挚且有变化。从“我”初见书法的倾慕,到练习受挫的烦躁,再到重拾热爱的感悟,层层递进,借苏轼的词句阐述了对行书的理解,展现出书法不仅是对技艺的学习,更是对古人心境的领悟,让我们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

【作者系福建厦门市第十一中学七(4)班学生,指导老师:何平】

上一篇: 田野里的宝藏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