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秧歌的故事
作者: 路云哲我是一把花扇。
听曾曾曾爷爷讲,我的祖先出生在明清时期,那时我们的家族十分风光。每年大年初一,大姨大婶们就会将我们取出,擦洗得干干净净,把我们拿到庙会上,伴着欢快的歌曲,舞动着我们的身躯。在喧闹的锣鼓声中,大家载歌载舞,好不热闹。曾曾曾爷爷告诉我,这叫扭秧歌,而我们花扇,便是舞者手中最重要的道具。
我是家族里最精美的花扇,舞动起来煞是好看。伴随着激昂的锣鼓声,迎着凛冽的寒风,我尽情地摇曳着自己的身姿,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曲线,为主人赢得一次次喝彩。
我的主人是田大婶,她是秧歌队的领队,舞技也是全村最好的。每次跳秧歌,她都会把我舞出最美的姿态,当听到别人发自内心的称赞时,她便跳得更起劲儿了。不跳秧歌的时候,田大婶总是用一个散发着淡淡皂香的布包将我小心翼翼地包起来,存放在衣柜里。
本以为日子会一直这样幸福地过下去,可渐渐地,看秧歌的人越来越少,喝彩声也越来越少,最后,我被田大婶压在了箱子底下,再也没有被拿出来。
不知过了多久,大地一次次由淡绿变成浓绿,树叶在不知不觉间变得金黄,枝丫上盖上了一层雪白的棉被。在我沉睡的那几年,人们对秧歌的态度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秧歌进入非遗的大家庭中,又有许多人想起了秧歌。听曾爷爷说,田大婶的儿子回来了,最近正跟他的母亲学扭秧歌哩。
那天,箱子被人打开,从箱外射进的光芒让我睁不开眼。适应了周围的光线后,我看到了坐在轮椅上、头发花白的田大婶。一个年轻人对我说:“你好,我是田大婶的儿子,以后的秧歌就由我和你一起完成。”我顿时高兴起来。很快,我又来到了庙会上,伴随着热烈的歌曲,我如一只美丽的蝴蝶般上下纷飞。一舞,展现出新一代对秧歌的传承;二舞,展现出人们对非遗的赞美;三舞,展现出父老乡亲们的热烈豪迈。
曲罢,我喃喃道:“秧歌啊,希望你再也不会被别人忘记,希望秧歌的前路一片光明,希望人们能永远记住非遗。”
◆点评
习作以“花扇”为第一人称叙述者,视角独特,富有创意。透过花扇,我们看到了秧歌的历史变迁、田大婶的精彩舞技、观众的喝彩以及新一代传承者的决心。这种拟人化的叙述方式,使习作生动有趣,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
【作者系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临淄中学七年级三班学生,指导老师:牟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