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中的花灯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因灯面图案由刀凿针刺成孔、灯身无骨而得名,其发源地在浙江省仙居县皤滩,后逐渐流传到横溪、白塔等乡镇。相传无骨花灯始于唐代,俗称“唐灯”,明清时期日趋成熟。仙居针刺无骨花灯融绘画、刺绣、建筑艺术于一体,造型别致,空间感强,立面变化丰富,结构细腻生动,是传统女红技艺的杰作。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灯面图案由光线透过刀凿针刺的孔洞留影而形成,造型方法独树一帜,通身不用一根骨架,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纸质灯片折拼粘接而成。单灯风姿卓越,组灯气势恢弘,具有极高的审美观赏价值。

秦淮灯彩

秦淮灯彩亦称“金陵灯彩”“南京灯彩”,是南京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秦淮灯彩的起源可追溯到东吴时期,它汲取了中国传统纸扎、绘画、书法、剪纸、皮影、刺绣、雕塑等艺术之长,综合了木工、漆工、彩绘、雕饰、泥塑、编结等诸多工艺手段。秦淮灯彩种类多样,不仅有荷花灯、狮子灯等传统灯彩,还有一系列与时代关系密切的花灯作品,如远洋轮船、运载火箭、城市建设、山林景观等。

青海湟源排灯

青海湟源排灯始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刚开始是商铺为了招揽客商,制挂出了比较简单的名号招牌,内挂蜡烛,夜晚点亮,别有风趣。随着内地客商的大量涌入,他们把中原的先进文化随之带入,各商家别出心裁,把高原的排灯改制成能横跨街道的大型排灯,“湟源排灯”由此形成。现如今,湟源排灯作为浓缩多元文化的艺术精品,表达了人们对乡土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清平盛世的赞颂,体现了普天同庆、万民同乐、人人相应、吉祥和谐的社会发展理念。

上一篇: 历史中的花灯
下一篇: 诗歌中的花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