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街
作者: 吴宇涵又是一年春。天边暖阳依旧,地上旧景不再,令人不禁生出几许无奈与遗憾。
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于这古驿道边,年幼的孩子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在他眼中,路边旧式石窗上的雕花在暖阳下愈显精致,犹如一排排笔挺的白杨;路边还有同老街一并“活着”的食杂店、小餐馆以及陪伴了他大半个童年的小诊所。低下头,路上的每一块砖都是银灰色的,犹如一位老者的脸颊,苍白而布满皱纹,却规整有精神;路上的砖块早有破损,与道路两旁的建筑呼应着,像是多年的近邻般日夜守望;道路两旁的房子普遍不高,故路显得非常宽。可这也已是曾经了。
不知从何时起,路旁的房屋变得日渐稀疏,剩下的建筑也不再林立,仿佛山火过后的零星几根被烧枯的树干,显得瘦削、苍老。路边的行人也变少了,仅剩的几间店铺也失去了它的活力。石窗终于被推倒,多年的侵蚀使它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的施工用围栏,密不透风。在它的影响下,路变窄了,连地上的砖块也开始崩坏、开裂,甚至缺失了,一改往日的威严,竟变得腐朽、倾颓、邋遢了。街上有一种难以言说的空寂,孩子为此感到空虚、悲伤。
大约一年前,政府封闭了这一路段,打算重新整修。那几个月,孩子的求学路可谓曲折艰险——每一天,路况都有变化,兴许你前一天刚“开辟”出的新路,几日后便被堵塞。在废墟中摸索的日子里,没有人不抱怨,要是路多修一会儿,怕是连学都没得上了。唯独语文老师不这么认为,他说:“我从这一次的改建中看出了一种新的、广阔的格局。大家不必抱怨,近日的‘牺牲’是值得的。”大家将信将疑,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是一位在这里居住了五十余年的“十字街”人。
的确,十字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崭新的柏油路色泽分明,奇丽的仿古建筑拔地而起,霓虹灯闪耀着夺目的光彩。这里不再是清冷的“养老区”,新建的步行街成为假日里年轻人的聚集地,一切如涅槃重生般有了新的希望。那个孩子也不再追忆那条老街的旧貌。成长的过程中,总要与一些事物告别,因为那样才算“长大”。
第二年春天,人们早已不再为此悲伤。往日不去,新生何来?旧时的残光,不寻它也罢,此时的风景难道不更迷人吗?
所以,请一路向前吧!
【江西南昌市第二十七中学初一(1)班】
◆点评
小作者将自己眼中看到的街市描绘得十分形象,由孩童从出生开始所见的街景引出今日所讲的街道,选取的角度十分独特。文中将街道的地面、周围的环境同成长中的孩子进行对比,告诉我们不必为往日的旧貌而感伤,而要学会为眼前的风景而驻足。小作者学会向前看,不断追求进步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