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篇学写作之人物肖像描写
作者: 王国强肖像描写就是指通过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容貌、衣着、体态等外貌特征,揭示人物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的一种写作方法,有助于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肖像描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容貌,如描述人物的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特征;身材,如描绘人物的身高、胖瘦、体型等;服饰,如描述人物的衣服、鞋子、配饰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描绘来展现人物的个性、身份和地位。
左读经典
1.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
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2.她好容易才认出了这个衣衫褴褛的人就是保尔。保尔穿着又破又旧的短褂,一只脚穿着破靴,另一只脚穿着一只古怪的套鞋,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都没有洗过。只有他那双眼睛,那双永远炯炯发光的眼睛还跟从前一样。这正是他的眼睛,就是这个像叫花子一般衣衫褴褛的人,不久之前还是她所热爱的人!世事变幻,多么惊人啊!
(节选自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赏读
片段1中的肖像描写是对祥子形象的具体刻画,使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其外貌特征。这些描绘不仅使祥子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也让读者与作品间产生了更深的情感链接。
肖像描写在文中同样起到了强化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如,通过描绘祥子“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等特征,能够体现出其朴实、精干的形象,也突出了祥子勤劳、坚韧的性格特点。这些性格特点为后面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选段中的肖像描写还反映了祥子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祥子的外貌特征暗示了他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下劳作,承受了社会的不公和艰辛。这些描写不仅使读者对祥子的生活环境有所了解,也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最后,肖像描写在文中还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作者通过描绘祥子外貌的变化,如他初入城市时的健壮和整洁,到后来因生活压力而变得颓废和邋遢,令读者深刻感受到了他命运的起伏。这些变化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也令读者更加关注祥子命运的发展。
片段2中对保尔·柯察金的肖像描写在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不仅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而且展示了作者对人物塑造的技巧之精湛。
首先,这段描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保尔的外貌狼狈不堪、衣衫褴褛,甚至被形容为“叫花子”,然而他的眼睛却“永远发光”。这种外在的困顿与内心的明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保尔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精神风貌,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也加深了读者对这一角色的印象。
其次,作者通过对保尔服饰的描写来塑造其形象特征。保尔“一只脚穿着破靴,一只脚穿着一只古怪的套鞋”,这样的细节描写不仅能让读者清晰地看到保尔的困境,也展示了其在艰难环境下依然保持乐观和坚定的人生态度。同时,“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有洗过”之类的描写,生动展现了保尔艰苦的生活状态,使他的形象更加立体。
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保尔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对革命的忠诚和热爱,这为后续的故事情节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暗示了保尔不畏困难、坚强勇敢的品质,为他的成长提供了有力的铺垫。
小说通过对保尔这个角色的塑造,展示了苏联人民在艰苦环境下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感,以及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甘愿做出巨大牺牲的勇气。这段描写正是对小说主题思想的具体体现和深化。
◆借鉴
1.细致观察。即观察写作对象的每一个细节,从发型、眼睛、鼻子、嘴巴到身体姿势,甚至是衣着打扮。应注意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表情和动作,这些细节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
2.精选特征。不是所有的细节都需要表现出来,而是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人物性格、身份或情绪的特征。如一个经常眉头紧锁的人可能给人留下严肃或深思熟虑的印象,而一个总是笑容满面的人则会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
3.运用修辞。肖像描写可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如可以说“他的眼睛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样明亮”或“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运用比喻修辞,使人物形象生动可感。
4.结合情境。肖像描写应与人物所处的情境相结合,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绪状态。如在描写一个神色紧张的人时,就可以用“额头冒汗,双手紧握,眼神中透露出不安”等词来形容。
5.借鉴经典。阅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或优秀文章,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肖像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可以尝试着模仿这些作品的写作风格,然后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意。
6.勤于练习。多写多练是提高肖像描写能力的关键。
7.注意平衡。写作中,肖像描写只是塑造角色的手段之一,还需结合其他描写手法(如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注意不要过分堆砌肖像描写,以免影响作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右写片段
1.老汉坐在门口的台阶上抽着烟袋,他的黑袄上落满了灰尘,蜡黄的脸上爬满了皱纹,眼神中透出一缕哀伤,但仍能看到几分坚毅。落日的余晖洒在他的身上,他佝偻的背显得他的身影十分矮小,但也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边。他好似一尊雕像,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路上的车水马龙。
(选自周芸墨《夕阳的余晖》)
◆点评
“黑袄”“蜡黄”等词塑造了一位饱经沧桑的普通劳动者的形象,“哀伤”“坚毅”二词写出了老汉为生活困顿、孙子成长的忧心,又写出了其为孙子健康成长而对生活保有坚韧的态度。“矮小”“金边”等词同样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现实中他的形象和小作者心目中他的高大。
2.他走进教室的那一刻,简直把我惊呆了:凌乱的头发,歪斜的眼镜,镜片下重重的黑眼圈,高低不齐的领口,更让人发笑的是,他的校服裤竟然穿反了!即使他是那么的狼狈不堪,可他眼中依然流露出一丝欣喜,这样的欣喜使他整个人显得很轻松。他刚坐到座位上就对我说:“兄弟,我昨晚解出那道题了!”
(选自李昱辰《童年最后的同桌》)
◆点评
“头发、眼镜、黑眼圈、领口、校服裤”这些按由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肖像描写塑造出了一个大大咧咧、不修边幅的学生形象,后文中,“眼中依然流露出一丝欣喜”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主人公钻研出难题后的喜悦。此时,一位因为解题熬夜、专注于学业的学生形象跃然纸上。
3.他的脸上总带有憨厚的笑,眼角笑起来时会出现鱼尾纹,尽显沧桑但又不失和谐,给人一种和善感。他脸上的毛孔有些大,没有年轻人的皮肤细嫩。他的身上常透出一股文人的儒雅气质。他说的话中总离不开语文之美,正如他所说的那样,“生活处处皆语文”。他就是教我们语文的王老师。
(选自吴晋卫《师恩难忘》)
◆点评
“憨厚的笑”“鱼尾纹”“儒雅气质”,这些词语塑造出一位年龄较长、性格温和、致力于语文教学的教师形象,为下文的叙事做了铺垫。
【以上片段的小作者均系山西阳城县第四中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