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心中的花

作者: 喻翱

花在何处?是在花海之中,还是在草木之间?毫无疑问,最绚烂的花,是开在人心的那一朵。

几天前,我无意间看到了一张报纸,上面的一则故事如一汪泉水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在我的心头盛开了一朵鲜花。

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一双遍布沟壑却写满坚毅的手,默默地承担起一份被寄以重望的担子,开创了一项令世人惊叹的事业。她,就是黄令仪——一位为芯片事业奉献终生的老人,被誉为“中国龙芯之母”。

半个多世纪以来,黄令仪全身心沉浸在半导体事业中,从跟随“东方红一号”翱翔太空的“156组件计算机”,到突破层层技术封锁的“013大型通用计算机”项目,退休后,她回归一线,继续带领团队加入龙芯实验室,锻造“龙芯1号”“龙芯2号”……

就这样,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和自己的队员们没日没夜地研究图纸,一双有力稳重的手似乎在组建全新的世界。

靠着那颗坚持不懈的心,黄令仪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彻底将我国从芯片技术落后的窘境里拉了上来。而她本人也坚守自己的诺言,用自己的一生为祖国效力,也使她成为了祖国的一束光。这,就是她身上的坚守之心,也是令我心中之花绚烂的滋润之泉。

翻开中国近代史,一名青年在巴黎立下的誓言再次吸引了我的注意。

一间小屋,一位青年,一支在画纸上不断游走的画笔,一幅幅精心创作的画卷。这幅画面构成了他在巴黎学画时的艰辛与专注;也正是因为有着这种将嘲笑当作勉励的精神,才成就了一代绘画大师。他,就是著名画家徐悲鸿。

正值中国最困难、最黑暗的时期,徐悲鸿怀揣着发扬祖国传统艺术的决心,奔赴巴黎求学,却遭到了外国学生的嘲笑。被激怒的徐悲鸿为回击外国学生的藐视,更加废寝忘食地学习西洋艺术,最终在巴黎画展上一战成名,向外国人证明,中国人绝不是外国人口中的“低能者”。他的这份赤诚的报国之心,成了培育我心灵之花的温暖的阳光。

尘世间,那些滋润你心田的阳光雨露,往往能令你的心灵再次颤动,盛开那朵绚烂的花。

【湖北仙桃市第三中学七年级】

◆点评

习作以黄令仪与徐悲鸿作为写作对象,通过对他们个人事迹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两位名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坚守,以及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而他们的赤诚与坚守也浇灌了小作者的心灵之花,这也是小作者对“花在何处”的一份独特的理解。

全文情感真挚,文字优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读后令人回味。

(林丹)

上一篇: 那次,我很认真(4)
下一篇: 我的母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