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刻画不能干瘪单薄
作者: 刘旭
写作误区
人物类作文是初中阶段写得最多的一种作文类型,也是中考作文最容易考的类型之一。描写人物的作文看似简单,实则容易陷入以下误区——
误区一:人物形象程式化。很多同学在描写人物时,写出的文字大多是千篇一律的“程式化描写”。如描写女生外貌,就都是柳叶眉、大眼睛;写某人生气,就一定会写皱眉、瞪眼、扁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可很多同学在刻画人物时,却无法真正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导致笔下的人物干瘪且单薄。
误区二:不会塑造人物形象。很多同学在描写人物时,不能灵活地运用描写方法,致使人物形象不突出,想表现的内容表现不出来。
文题亮相
符号“点”找不到存在感,它便来文字和数字的世界漫游。当它找准自己的位置后,就决定了数字的大小,大家称它“小数点”;当它谦逊地托起文字,就突出了语言的分量,大家称它“着重号”;当它和五个小伙伴团结在一起,就表示了意蕴的丰富,大家称它“省略号”,自此,它受到了大家的关注。
原来,不起眼的“点”也是可以成为“焦点”和“亮点”的。
阅读上面的材料,结合生活实际,完成一篇作文。
要求:①能对生活做出有价值的思考或建议,切忌无病呻吟、空洞说教;②任选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也不要写成书信体;③不少于500字;④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失误作文
小人物不“小”
我的大伯没有正式工作,几十年来只是在我们家小区门口摆摊卖早餐。每个上学的清晨,我急匆匆地从他这儿打包两个油饼带在路上吃。奶奶总是嫌弃他没有出息,因此我每每看见他黝黑的脸庞时都会心生怜悯,可他却总能提前准备好我的早餐。①
我想,如果我们都是夜空里的星星,他可能就是离月亮最远的那颗吧。
几年前的一场流感,让全城的人人心惶惶,街道上空落落的,没有了往日喧嚣的烟火气,商店大门也紧闭着。此时的大伯却干起了跑腿的工作,当上了志愿者。奶奶打来电话劝他回家,他却说:“反正我一个人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为大家做点贡献。”②
那段时间,物资紧缺,尤其是新鲜的蔬菜水果,更是“一票难求”。见此状况,大伯便从郊区的蔬菜大棚挖来了他种的大白菜。③
那天,我一大早便听见急促的敲门声,睡眼惺忪地打开门,是大伯,他戴着口罩,提着一篮还沾着污泥、带着露珠的白菜冲我笑。我刚接过篮子,他便匆忙地离开了,没有留下一句话。可他那肥胖而笨重的背影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④
之后,大家纷纷去大伯家感谢他,给他送了好多东西,但大伯却什么都没收,只是呵呵地傻笑着。
我这时才发现,奶奶错了,很多不理解大伯的人也错了。我曾经的想法是多么的愚蠢,即使大伯一事无成,即使他是个小人物,但他其实一点也儿不“小”。⑤
①开头略显啰唆,建议直接引出记叙对象。
②这一段叙述了“大伯”在全城遭遇流感时的所作所为,小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但过于单薄,既然是做“志愿者”,就需要交代清楚做了哪些事情。
③在最艰难的时候,大伯的举动虽令人敬佩,但并未让人产生触动感。这里需要进行详细的刻画,才有助于凸显人物的形象特征。
④小作者想要突出人物高尚的一面,但他并没有从文字上让人物形象真正饱满起来。
⑤升华的力度不够,未能进一步烘托人物形象。
病情分析
1.人物描写手法单一。习作中刻画人物的手法的运用可以说忽略不计。纵观全文,每一阶段的描写基本上都是以叙述展开,又以叙述推进,欠缺细节上的刻画,导致人物形象模糊,令作文在平淡之余也未能体现人物的不同之处。有的地方虽有刻画,但力度明显不够,无法让人物“活起来”。
2.人物形象干瘪单薄。结合文题来看,习作是要刻画一位品格高尚的“小人物”,但因为刻画力度不够,导致人物形象不够立体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