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物不能只写对话

作者: 王馨宇

写作误区

初中生在写人叙事类作文中对人物描写的方法能做到大致掌握,但由于缺少对人物、生活等细致的观察,刻画人物时,往往只会使用单一的对话形式,这样便导致作文内容空洞苍白,无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文题亮相

美丽富饶的关东原野让端木蕻良魂牵梦绕,与风雨搏斗的小桃树让贾平凹情不自禁,病入膏肓还送香油、鸡蛋的老王让杨绛泪流满面……在你的记忆中,是否有一个人、一件事、一段情、一片景曾触动你的心灵,给予你力量,陪伴你成长,成为你生命里最美的风景。

阅读上面的文字,请以“触动我心灵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失误作文

触动我心灵的风景

小时候,我与姥姥住在一起。我调皮贪玩,与一群村中的小伙伴上山下地,玩得不亦乐乎。我的衣服就算再结实,也难免磨出几个大大小小的洞。每每这时,我就灰溜溜地回家找姥姥,“姥姥,怎么办?”她总是嫌弃地嗔怪我几句,“野孩子,这衣服真不够你造的……”然后给我换上一套崭新的衣裤。①待我跑远后,姥姥就缝补起那件破衣。我知道,等我下次再穿时,那些大大小小的破洞上就会“飞”起一只只灵动的小鸟,出现一头头可爱的小兽。这是姥姥的绝招,也是我那时最喜欢的“魔法”。那些补丁在阳光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煞是好看。

直到有一天,我又穿上姥姥缝补的衣服,与玩伴们嬉闹:“哟,你家是不是很穷,为什么要穿有补丁的衣服啊?”②其他小伙伴转头看向我,此刻的我脸颊滚烫,拔腿就往家跑。一进门,我狠狠地脱掉衣服,用力扔在地上。姥姥不明就里道:“怎么啦?是不是衣服又破了。”我一听,怒火中烧,所有的委屈和愤怒都在此刻爆发:“都怪你!为什么老给我补衣服,又丑又土,我再也不要穿你补的衣服了,我要穿新衣服!”我本以为姥姥会心疼我,迁就我,谁承想,姥姥捧着那件衣服呆站在原地,一句话也没有说……③

时光就这样匆匆而过,很快,我到了上学的年纪,被妈妈接到城里读书。城市生活新奇刺激,我流连其中,不知归途。在这里,我穿着新潮的衣服,用着光滑柔软的布料,我似乎忘了姥姥,还有她那些“又丑又土”的补丁。

一天,我正收拾衣柜,角落中闪出一点亮亮的颜色,扯出来,发现是一件灰色的衣服,上面绣着一只红色的小鸟。不知为何,我竟拿起它在身上比了比。衣服已经小了,可那补丁仍光彩非凡。看着它,我又想起了姥姥,我发现,我其实一直很想她。

周末我回到老家,见到姥姥,几句寒暄后,我笑着说:“姥姥,您帮我缝个好看的补丁,行吗?我想要小蝴蝶!”④那一刻,我似乎看见姥姥的脸上再次闪烁起兴奋的光芒。

这个午后,我与姥姥依偎在秋日暖阳下,阳光在那块新绣的补丁上跃动,流转出金色年华。我知道,那是姥姥的生活美学,是我与她之间爱的密码,也是我此生见过的最美的风景。

①不加任何渲染的单一对话,使人物形象单薄,缺乏表现力。建议从日常生活入手,对姥姥缝补破衣服的过程进行细腻的描写。

②此处还应对人物的神态、动作等进行细致描写,从而凸显孩子们的性格特征。

③此处对姥姥的描写略显简单,可运用立体、多面、综合的描写手法,添加一些“微表情”,丰富姥姥的形象特征。

④直接写人物的语言,情节上略显突兀,需加上衔接的动作,才能体现叙述过程的合理性。

病情分析

1.人物描写手法过于单薄。在刻画姥姥这一人物时,小作者反复运用对话描写这一手段,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只有“补衣服”这一细节,无法让读者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心理、情感等,读来自然生硬枯燥。修改时,可充分发挥想象,运用立体、多面、综合的描写手法,打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2.开头过于直接,缺乏表达技巧。习作开篇直接叙述,略显单薄。修改时,建议先点题,在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后,再铺展思路,进行写作。

化蝶之作

触动我心灵的风景

◎陈乐芸

记忆中,姥姥的手布满了老茧,犹如斑驳的树皮,但这双手的灵巧程度却远超我的“纤纤玉手”,尤其是掌心上的纹路,更是写满了“爱的密码”。(开篇以“姥姥的手”为切入点,运用对比的手法,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小时候,我与姥姥住在一起。我调皮贪玩,与一群村中的小伙伴上山下地,不亦乐乎。因此,即便我的衣服再结实,也难免磨出几个大大小小的洞。这时,我就灰溜溜地回家,偎依在姥姥身旁。“姥姥,怎么办?”每次听到我这样问,姥姥总是先嗔怪我几句,“野孩子,这衣服真不够你造的……”然后利落地剥下我的破衣,给我换上干净的衣服,再不紧不慢地坐下来,拿出她那个“宝贝盒子”——里面除了大大小小的针外,就是五颜六色的线。姥姥拈起一根针,选出一股她喜欢的彩线,接着快速穿针引线,布满褶皱的手灵巧地上下翻飞,如同变着戏法。我知道,等我下次再穿时,那些大大小小的破洞上就会“飞”起一只只灵动的小鸟,现出一头头活泼可爱的小兽。这是姥姥的绝招,也是我那时最喜欢的“魔法”。这些补丁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煞是好看。(回忆儿时姥姥缝补“破洞”的细节,既烘托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又从侧面表达了对姥姥的怀念。)

直到有一天,我又穿上姥姥缝补的衣服,与玩伴们嬉闹,其中一个伙伴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盯着我,声音抬高了八度:“哟,你家是不是很穷,为什么要穿有补丁的衣服啊?”其他小伙伴也都看向我,此刻的我脸颊滚烫,拔腿就往家跑。一进门,我狠狠地脱掉衣服,用力甩在地上。姥姥不明就里道:“怎么啦?是不是衣服又破了?”我怒火中烧,所有的委屈和愤怒都在此刻爆发:“都怪你!为什么老给我补衣服,又丑又土,我要新衣服!”姥姥捧着那件衣服,微微张了张嘴,却没有说出一个字,衣服上的那只蝶儿补丁在阳光下灰蒙蒙的,几乎褪尽了颜色。过了几天,我的衣柜里多了两套新衣服,但也是从那时开始,姥姥再也没给我补过衣服……(话锋一转,穿插了生活中“不和谐”的小插曲,让情节富有变化,牵动了读者的视线。)

时光就这样匆匆而过,很快便到了我上学的年纪,我被妈妈接到城里读书。城市生活新奇刺激,我流连其中,乐不思蜀。在这里,我穿着最新潮的衣服,用着光滑柔软的布料,我似乎忘了姥姥,还有她那些“又丑又土”的补丁。

一天,我正收拾衣柜,柜角处的一片衣角吸引了我的视线,扯出来一看,是一件灰色的衣服,上面绣着一只红色的小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我拿起来对着身体比了比,衣服已经小了,可那补丁依然鲜亮。盯着它,我又想起了姥姥。我忽然发现,其实我一直很想她。

这个周末我回到老家,见到了姥姥。几句寒暄后,我笑着拎起一件衣服,指着上面的一个小洞说:“姥姥,您帮我缝个好看的补丁吧。我想要亮晶晶的蝴蝶!”那一刻,我看见姥姥的脸上又闪动起兴奋的光。(选取典型画面,将情感轴承从“埋怨”指向了“理解”“愧疚”,让故事回归温馨的主旋律。)

这个午后,我与姥姥依偎在暖阳下,阳光在那块新绣的补丁上跃动,流转出金色年华。我知道,那是姥姥的生活美学,是我与她之间爱的密码,也是我此生见过的最美的风景。

【福建福州市第八中学】

升格点评

1.选材上,小作者别出心裁,以小见大,通过“缝制补丁”这一典型细节,体现了姥姥的生活美学,构思可谓精巧。

2.语言运用上,小作者笔法细腻,运用细节描写,将姥姥勤劳能干、善良朴实、心灵手巧等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使人物形象立体生动。

3.结尾设置上,习作巧妙点题,自然收束全文,强调了“风景”的深层含义。

上一篇: 中国剪纸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