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碧水守护人
作者: 赵雨彤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二支队主要负责北京全市的水环境执法工作,董金斌是其中一员。从2018年起,北京市开展流域“点穴”执法。5年来,董金斌一直坚守在水环境执法一线。
“现在,水环境执法用上了科技手段,执法更加精准,效率大大提高。”董金斌表示,首先,他们会根据河流断面水质监测数据,从众多河流中筛选出水质不达标的河道开展精准巡查。其次,由无人机和无人船替代人力巡河,能快速筛查出可疑点位,再由执法人员现场核查。检查时,如发现可疑排污口,执法人员会通过快速检测试剂对入河排口的水质进行检测,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偷排”。
2022年6月,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联合公安、水务及属地政府开展重点湖库流域点穴执法行动。此次执法便用上了高科技。
执法行动首日,由于前期监测数据显示异常,联合执法组在位于北京延庆区的妫水河边开展执法检查。
“起飞,沿着河道飞,我们通过屏幕看下河道两岸的情况。”董金斌指挥专业技术人员操纵无人机,几分钟后,执法人员便发现了一个水量明显增多的可疑点位。
“降低一点。”董金斌迅速让技术人员降低飞行高度。锁定位置后,执法人员立即驱车前往点位,并使用快速检测试剂盒对外排水样进行取样分析,检测结果显示部分污染物排放超标,疑似生活污水通过雨水管网进行排放。检查组立即将问题移交给属地政府,督促其对部分生活污水未进行雨污分流的问题进行整改。
“十年前,我家附近立水桥边的清河还是人人嫌弃的臭水沟,但现如今已是‘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不仅来散步的街坊邻居越来越多,还吸引了白鹭、绿头鸭等野生鸟类,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实写照。”董金斌开心又自豪地说道。
(选自《中国环境报》2023年4月12日,有删改)
解读
从依靠监测数据精准筛选河道,到运用无人机、快速检测试剂提高执法效率和准确性,成功发现并处理不合理排污问题。北京市水生态环境质量因这些努力而大幅改善,实现了从污染到优良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