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脸谱

作者: 王芳

中华上下五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令世人惊羡、赞叹。尤其是京剧,那一支支勾勒眉角的笔,带着深厚的情感,画出了一张张生动有神的脸谱,揉脸、勾脸、抹脸、破脸……透过那斑斓的色彩,让我们感受它的魅力。

脸谱的溯源

京剧里的角色分生、旦、净、末、丑五种,而脸谱则是在不同角色的脸上做的绘画,是演员舞台演出时的艺术造型。“生”“旦”面部妆容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净”“丑”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浓墨重彩的,图案复杂,因而称“花脸”。京剧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而“丑”,因其扮演京剧角色的本身特点,会在鼻梁处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四川成都以北,古蜀遗址“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几十个青铜面具,是距今4000年前的古蜀王鱼凫举行祭祀礼仪的用品。北齐兰陵王长恭,性情勇猛、武功高强,但相貌俊美,他打仗时会带上面具,以助其威。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着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这是齐人表演兰陵王戴面具击敌乐舞的记载。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戴面具演戏越来越不利于演员呈现面部的表情,艺人们就用粉墨、油彩、锅烟子等直接在脸上勾画,脸谱这一艺术形式由此诞生。

脸谱虽起源于戏剧舞台,却独立于戏剧之外,被世人称作“国粹中的‘国粹’”。

脸谱的历史发展

京剧脸谱的勾绘是以生活为依据进行的。如生活中常说的人的脸色,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蜡黄等,既是剧中人物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揭示和生理特征的表现,又是确定其脸谱色彩、线条、纹样与图案的基础。

京剧脸谱在创造与发展的过程中,来源众多,除上述情况外,还有以下几种——

1.借鉴生活中血统遗传的原理。如张飞之子张苞,孟良之子孟强,焦赞之子焦玉,尉迟敬德之子尉迟宝林等,袭用其父脸谱,约定俗成,渐成定例。

2.依据剧中人物姓名,附会色调,确定脸谱。如齐桓公因名“小白”而勾白脸,青面虎因“青”字而勾绿脸,浪里白条张顺因“白”字而勾白脸等。

3.以讹传讹,一些剧中人物的脸谱来源于“讹传”,加以附舍。如文天祥因与闻太师之“闻”同音而勾红脸;钢属黑色,因此京剧旧例,凡性格猛烈刚强之人多勾黑脸,如《草桥关》剧中的铫刚、《庆阳图》剧中的李刚,均因名字中有“刚”字而勾黑脸(京剧界素有“三刚不见红”之说);《八蜡庙》剧中的关泰、《收关胜》剧中的关胜,仅因与关羽同姓而勾红脸。

脸谱的艺术特色

京剧脸谱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变形、传神、寓意三个方面。

脸谱的形式美在于它流畅的线条、缤纷的色彩以及夸张的造型,是一种图案化的化妆艺术,是在原有的肤色、面部器官和肌肉纹理的基础上,利用色彩、线条,巧妙地组织、归纳到一定的图案中来。

从线条和布局来看,大致可分为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碎脸、歪脸、白粉脸、太监脸以及小花脸的豆腐块。

这里的变形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离形,一是取形。离形,即不拘于生活的自然形态,敢于夸张、装饰。取形,就是要讲究章法,把脸部一些重要部位的色彩、线条,巧妙地组织、归纳到一定的图案中来。

传神是说脸谱要性格化。脸谱的性格化,就是要表现出符合人物性格的基本神气,是脸谱的色彩和纹榉的综合效果。演员的面部表情虽然可以使脸谱的神气有些变化,但不能完全突破这种局限性。这就是京剧脸谱不可能一个人物只有一种勾法的基本原因。如钱金福勾的张飞笑脸,很适合《芦花荡》使用;而演《战马超》,尚和玉强调张飞威猛的勾法则更合适些。

寓意,往往离不开取形。脸谱中有许多取形,既是装饰手法,又是象征手法,亦是对这个人物某些本质方面的象征。脸谱的创作过程往往带有浓厚的民间想象成分,而想象本身就有积极与消极之分,也都会反映到脸谱的象征手法中来。所以,正确地区别脸谱中的精粗美恶,发扬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是提高表演艺术的重要环节之一。

脸谱的色彩寓意

中国自古以来就崇拜五行五色。这里的五行指“金、木、水、火、土”,相对应的五色分别是“白、青、黑、红、黄”。这一学说,在脸谱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一般情况下,脸谱中的红色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关羽。黑色既表现为性格严肃、不苟言笑,为中性,代表猛智,如包拯;又象征孔武有力、粗鲁豪爽,如李逵。蓝色象征刚强、骁勇、有心计,如窦尔敦。白色表现为奸诈多疑,含贬义,代表凶诈,如曹操。绿色象征顽强、暴躁,如武天虬。黄色象征骁勇、凶猛,如宇文成都。紫色象征刚正、稳练、富有正义感,如专诸。金、银色代表神、佛、鬼怪、精灵。此外,还有老红、粉红、瓦灰、蟹青等色。

老一辈戏剧家翁偶虹曾用一口诀总结京剧脸谱的颜色:红忠紫孝,黑正粉老。水白奸邪,油白狂傲。黄狠灰贪,蓝勇绿暴。神佛精灵,金银普照。

那一张张绚丽的脸谱,用斑驳的色彩演绎着如戏般的人生。

静心,坐定,勾勒,着色,粉墨之下,一笔勾魂……

脸谱掀起的国潮风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一首《说唱脸谱》,巧妙地将京剧的唱腔、旋律与流行音乐融合在一起,亦歌亦戏。

现代生活中处处能见到京剧脸谱,它可能出现在各种工艺品市场的柜台里,可能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品里,甚至可能出现在国外的大街小巷。脸谱几乎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这说明脸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海内外各界人士出于对京剧脸谱的好奇与喜爱,都在探索它的奥秘。

这“脸”的魅力实在是大,灵动的线条,绚丽的色彩,奇妙的构图,夸张的形态,充满了艺术的张力,散发出审美的魅力。

京剧脸谱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骄子,怀揣先辈的智慧走来,又将向充满活力的未来走去,在一代代的传承中,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上一篇:
下一篇: 叙述要有节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