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梦 中国梦

作者: 严晓萍

航天梦 中国梦0

1958年的4月,西伯利亚的猎猎寒风还没减退,中国大地已经迎来冰雪消融、草长莺飞的春天。

就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孙家栋和同学们结束了在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的留学岁月。他们响应祖国的召唤,满怀一腔报国热忱踏上了归国的列车。

当时的新中国,正值各行各业的建设高潮。新组建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急需技术人才。国家需要研制导弹!

就这样,孙家栋来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开始了新中国导弹发动机的研究。在那里,他遇到了恩师钱学森。

在钱学森同志的带领下,孙家栋和同事们夜以继日地学习、探讨、研究、实验……终于在1960年11月5日,将中国第一枚仿制的近程地地导弹成功发射上天。

1964年,时任导弹型号总体设计研究室主任的孙家栋,心情无比激动。中国不依靠其他国家也一样可以制造出属于自己的导弹。1967年,就在孙家栋和导弹研发团队继续为导弹事业刻苦钻研的时侯,独具慧眼的钱学森同志将他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

孙家栋曾经笑言,小时候,他最向往成为一名土木建筑师,后来觉得汽车很神秘,没想到,去苏联留学学的是飞机制造,回国后没有从事一天的飞机制造工作,就开始研制导弹,最后还是与卫星结缘了一辈子。一切服从国家的需要。

接到命令后,孙家栋立刻着手建立卫星总体设计的团队,经过层层考察、筛选,孙家栋选定了18个人参与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这18个人,就是中国卫星发展史上赫赫有名的“航天卫星十八勇士”。

人员到位,孙家栋立刻带领大家开始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

一次次设计方案,一次次实验失败,又一次次重新开始,大家就这样周而复始、废寝忘食地工作着。所有的艰辛不但没有磨灭研制人员的信心和斗志,大家反而越挫越勇。

终于,在1970年2月初,“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被研制出来了。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载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冲向天空。

15分钟后,测控系统报告传来“星箭分离”“卫星入轨”的消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顿时沸腾起来,欢呼声冲破了深深的夜空。当《东方红》的乐曲声响彻全球的那一刻,每一位中国人的内心都激荡着喜悦和骄傲。

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从此,中国开启了航天事业的新纪元。

“把孙家栋找来是对的,他确实是敢于事,而且会干事。”钱学森同志曾经非常肯定地赞许了孙家栋。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之后,孙家栋担起了更重的责任,他把一生都投入到中国的航天事业中。

以“东方红一号”为起点,孙家栋带领中国航天人继续研制出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嫦娥一号”、北斗导航……

中国航天事业一步步走到世界前端,中国航天人创造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

上一篇:
下一篇: 愿你也有一支神笔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