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秧歌情
作者: 王喆
秧歌,是一种劳动人民创造出的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家乡榆林优秀灿烂的民俗文化。榆林人闹秧歌的热情可不是一般的高,在榆林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普通日子,无论是广场、公园还是楼下的空地……只要有榆林人的地方,就一定能听到那熟悉的锣鼓声和唢呐声。家乡的秧歌,承载着我太多的童年回忆。
儿时的夏夜,闲来无事时,我便和母亲一起在楼下的广场溜达,隔着老远就能听见那高亢的唢呐声。走近观望,高昂激越的唢呐声几乎穿透耳膜,直击人心。隆隆的牛皮大鼓声低沉而有力,使人为之震颤。秧歌队的男男女女随着音乐的节奏尽情地舞动着。婆姨们的衣着大红大绿,脸上化着喜妆,头上戴着发饰,手持两把红白花扇,欢快地扭着十字步;后生们则头戴白羊肚手巾,腰缠红腰带,手持花伞,忘情舞蹈。若是逢年过节或是盛大的喜事还会有跑驴、旱船等特别表演,这些都吸引着小孩子的眼球。一旁观看的人也没闲着,有的入迷地观看,有的拿起手机拍照,有的索性直接跟在队伍后面,随着节奏舞动。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每个人都陶醉在这欢乐喜庆的气氛中。我看得入了迷,眼前热闹的景象成了一片五彩缤纷的欢乐海洋。
扭秧歌,不仅是一项喜闻乐见的民俗,更是榆林人情感的寄托,是几千年民间文艺的传承,是刻在每个榆林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相传,秧歌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祈求丰收的歌舞。自古它便凝聚了榆林人对美好生活最质朴、最热切的向往和追求,反映出榆林人不怕困难、追求美好的蓬勃生气与干劲。千百年来,正是因为有这种精神,榆林人才能在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中,在毛乌素的茫茫大漠上,创造出一代又一代的奇迹。现在的榆林已经越来越现代化、国际化。榆林秧歌也随着榆林的蓬勃发展,在人们幸福的欢声笑语中,扭得越来越红火,唱响全国,走向世界。
榆林秧歌,是家乡优秀的民俗文化,承载了我的童年回忆,也反映出榆林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未来,我将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在民俗中汲取力量,拔节成长。
(指导教师:惠军明 刘 莎)
青春宣言:
青春不等待,梦想不设限。青春,是一首永不落幕的赞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首歌曲中跳跃的音符。我坚信,每一个努力的瞬间,都将印出我们成长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