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性与人性交相辉映

作者: 何庆华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用了三十年时间写就的科普巨著。戏剧家罗斯丹评论《昆虫记》说:“这个大科学家像美术家一般地看,哲学家一般地想,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法布尔把对昆虫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融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源泉。

昆虫的童话世界

像美术家一般地看,昆虫的世界尽是美和趣味。“它全身披着红棕色的绒毛,脖子上有一个白色的领结,翅膀上洒着灰色和褐色的小点儿。横贯中间的是一条淡淡的锯齿形的线,翅膀周围有一圈灰白色的边,中央有一个大眼晴,有黑得发亮的瞳孔和许多色彩镶成的眼帘。”这位色泽鲜艳、长相漂亮的虫子,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孔雀蛾。

如果它的伴侣离开太久,它就用它高举的后足灵活地搓球解闷。那种高举的样子,好像在说:“我搓成了这块圆球,是给我的儿子们做面包的。”这是一位有着多么有趣灵魂的昆虫父亲哪!它又是什么名号的昆虫呢?它就是甲虫西西弗!

当你看见树枝或藤叶上一个个空着的蝉蜕的时候,你能够想象到蝉蜕壳的精彩过程吗?法布尔用他的耐心和细心为我们描述了蝉蜕壳的奇妙过程:“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当时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翅膀,此时除掉身体的最后尖端,身体己完全退出了。”

用一颗艺术的童心去欣赏自然世界,一切的神奇和美好尽收眼中。在法布尔的眼中,昆虫的世界满是童话。“意大利蟋蟀聚集在小花园中,在每一株开着红花的野玫瑰上,都有它的歌颂者。”“野草莓树、小松树也都变成了音乐场所。”法布尔沉醉在昆虫的微小世界,满眼的花树,满耳的音乐,满心的愉悦。美好和趣味在童话般的自然世界蔓延……

昆虫的哲学智慧

人类是智慧的,自然是神奇的,自然与人类有许多相通之处。当看到石蚕凭着小鞘在水中自由沉浮时,法布尔感叹道,“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它们能自由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虽然他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枚小小的壳设计得是这样完美精巧。

自然界不缺乏哲学家。在法布尔的眼中,蟋蟀就是个地道的哲学家,它从来不诉苦,不悲观。他似乎清楚地懂得世间万事的虚无缥缈,还能够躲避开那种盲目的、疯狂的追求快乐的人的纷扰。

节食的蚱蜢恩布沙,虽然捕食时比猫捉老鼠还要迅速,但它们食量极小,更多的时候是和平的使者,它从不和邻居争斗,也不恐吓外来者。从恩布沙身上,法布尔感悟到无论人与动物,淳朴的生活总能使之变得温和。

从黄蜂的身上,法布尔发现昆虫的建筑智慧:“黄蜂们的动作常常与物理和几何学的定理相吻合。它们可以利用空气——这个不良导体保持它们家的温度。”从蝉长期蛰伏于地下只为了五个星期的高歌,法布尔看到了蝉对生命的积极态度和热烈歌颂;从蝉产出大量蝉卵,以数量保证延续,法布尔揭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法布尔不仅是科学真理的探求者,也是自然哲学的揭示者。

昆虫的人性思考

战场永远是胜利者的欢歌。这是一场角力比赛,“两个甲虫互相扯扭着,腿与腿相绞,关节与关节相缠,它们角质的甲壳互相冲撞、摩擦,发出金属相锉的声音。胜利的甲虫爬到球顶上,失败的,被驱逐几回后,只有跑开去重新做自己的小弹丸”。法布尔用文学家的巨笔生动地描写了一场甲虫之间的实力博弈。我们似乎看见了甲虫绞缠、扭扯的惨烈博弈,听见了甲壳冲撞摩擦的铮铮声响。

法布尔用真情与松毛虫对话。他以人性关照虫性。松毛虫仿佛是法布尔志同道合的朋友。每一条松毛虫都抱着愉快而紧张的心情工作着。他们似乎在说:“松树在寒风里摇摆着它那带霜的枝桠的时候。我们将彼此拥抱着,睡在这温暖的巢里,多么幸福啊,让我们满怀希望,为将来的幸福努力工作吧!”

我们人类也和毛毛虫一样。“为了求得未来的平静和舒适而孜孜不倦的劳动,让我们怀着希望努力工作吧!你们为你们的冬眠而工作,它能使你们从幼虫变为蛾;我们为我们最后的安息而工作,它能消灭生命,同时创造出新的生命,让我们一起努力工作吧!”法布尔又用虫性反观人性,不仅深情称赞松毛虫怀着希望努力工作的状态,也勉励自己要满怀希望,为将来的幸福努力工作!

因为爱所以努力,并且孜孜不倦。神圣甲虫精心制造梨形粪球孵化室,虫卵就在梨颈,旨在保护虫卵的安全。西班牙蜣螂认真“做面包”,绝不让子女缺吃少喝。犀头甲虫独自为每个孩子预备摇篮似的食物,并且静心修补,以防止其破裂。法布尔描写了不同昆虫妈妈守护孩子的良苦用心,展现了一位位昆虫母亲的无私奉献。她们的情感如此浓厚与执着,使她们失掉了一切的欲望和饮食的需要,在黑暗的洞穴里甘于寂寞,默默守护着她们的骨肉。

法布尔用他充满童心的文字进行爱心的抒写,让我们看到了昆虫世界最深切的母性。虽然物种不同,但情感相通。这些昆虫不仅表现出了伟大的母爱,它们还夫妻和睦,家风文明。米诺多蒂菲夫妇分工合作,隧蜂互相礼让。

法布尔用童心观察昆虫世界,用科学心传达昆虫知识,用哲学心思考昆虫行为,用爱心抒写昆虫“人生”。一本描写昆虫的小书,却成为了一本科普巨著。这主要在于法布尔“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的科学研究态度。他说:“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厂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沉醉微小的生命,享受昆虫的快乐;感受昆虫与人类的息息相通,虫性与人性的交相辉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