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有物 表达需清晰
作者: 王瑶写作指引
写作如同航海,需要一张清晰的航线图。文章的清晰表达就像秋日的长空一览无余,能让读者快速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写作训练内容是“思路要清晰”。本单元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在阅读与理解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成为写作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借助本单元课文内容的熏陶,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对思路清晰的认识的养分,培养逻辑严密的写作能力。
写作导航
一个清晰的思路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充实,观点一目了然。在写作中,我们要清晰地组织材料,明确地表达观点,构建逻辑严密的文章。本单元的几篇文章,无论是叙事、描写还是议论,都要求同学们在写作时做到思路清晰。
方法一:明确中心,一线贯穿
思路清晰的文章,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自然流淌,让人一目了然。
在写作前,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即文章主题。这样,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就不会偏离航向。然后,所有的内容都要围绕这个主题来展开,形成一条清晰的主线。这样,读者在阅读时,就能够快速地抓住文章重点,理解写作意图。
例如,《纪念白求恩》一文,作者在文章标题便明确了本文中心,然后通过清晰的记叙和议论,从多个角度有理有据地阐述了白求恩医生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表达对其敬仰、赞美和怀念之情。
为了使文章中心明确,可以在作文中“埋下”一条线索,既可以是情感线索,也可以是叙事线索。这样,行文就不会偏离主题。
方法二:合理安排,条理分明
在写作时,我们要注意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使得各个部分条理分明,相互关联。一般来说,一篇作文可以分为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开头要引入入胜,主体要内容充实,结尾要收束全文。
在主体部分,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若干个小节,每个小节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样,整篇文章就会显得更加有层次感,更加易于阅读。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开篇便说明了此事对作者人生的重要影响,以此吸引读者兴趣,带领读者走进作者的回忆。接着叙述小时候那件对他影响至深的事情。结尾之处,作者又回到当下,再次谈论此事带给他的重要影响。各部分中心明确,层次清晰。
方法三: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为了让文章的脉络更加流畅,我们还需要注意过渡和衔接。在转换话题时或者段落之间,可以使用一些过渡性的词语或者句子,使文章的前后内容能够自然地连接起来。
例如,在写完一个段落之后,我们可以使用“另外”“此外”“然而”等词语引出下一个段落。这样,整篇文章就会显得更连贯,更有逻辑性。当然,对于记叙、抒情类的文章,要能够很好地做到过渡自然、衔接紧密,并不一定是用明确表示转折、递进等的关联词,而是通过清晰的时间词、地点词进行提示,使行文思路清晰。例如,《植树的牧羊人》一文,通过清晰的时间词和空间变化词,阐述了在牧羊人辛勤植树的努力下当地的巨大变化。
如果我们写一篇关于“一次难忘的经历”的作文,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确定为“这次经历让我懂得了友情的珍贵”。然后,我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在主体部分,可以分为相遇、相知、相助和分别四个小节来展开叙述。最后,在结尾部分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总之,掌握思路清晰的写作技巧,对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能够注意运用这些技巧,让自己的作文更加出色。
佳作展示
记忆中的一抹绿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成外学校 苏若曦
绿草如翻滚的浪花,携着美好的旧时光,又在眼前一一闪现。
夏暑难耐,每到这个时候,父母便会带着我回老家小住几日。那时,幼小的我总会踩着小凳子,扒着那道矮矮的灰白色的墙,好奇地向墙外望。阳光下,远处一抹深深浅浅的绿,如星河般耀眼地闪着光。
我常常想着,那抹绿的源头在哪儿?我想尽力看得清楚些,可最终也只是在墙上留下几个小小的手指印。
后来,大人们同意我跟表哥一块儿出去玩。第一次出去玩,我们便去寻找那抹绿的源头。听表哥说,那绿色来自一处荒园,那里少有人去。我实在太想看看那抹绿了,便坚持要去。表哥拗不过我,只好答应陪我去。
当我走进荒园看到那片深深浅浅的绿时,心中便油然生出一种亲切感。荒园大概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长满了密密麻麻的银色狗尾草。
这种银色狗尾草十分特别,茎是草绿的,花穗从下到上,由银绿转为银色呈现一种渐变。它周身散发着一种金属般华丽却丝毫不沉重的光芒。微风轻拂,一大片银光便整齐划一地晃动起来。放眼一望,只见银绿的波浪在翻涌、滚动。阳光如水般洒下,一片银绿便在我眼前晃动……
自此,我和小伙伴们就常到这片草地玩耍。在这里,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夏天,直到有一天,满园的银色狗尾草消失了。随着一群群工人的到来,起舞的狗尾草被打成了捆,静静地躺在地上。我不记得那天是怎么度过的,只觉得我从五彩的梦中醒来,再也无法入睡。
阳光依旧灿烂,草浪依旧翻涌,但终不是我记忆中的那处绿草乐园。那处乐园,承载了童年无数的美好时光,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