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写作内核,点亮小说之眼
作者: 陆艳写作指引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写作训练内容是“学写小小说”。小小说,又叫微型的小说,就是用简短的篇幅,写下生活中有意思的故事或片段,以传达某种情趣意旨。如何写好小小说呢?其实,用好三要诀即可。
写作导航
小小说的创写属于文学创作,其写法不同于日常的记叙文写作,需要作者善于观察社会生活,探寻人性奥秘,思辨生活意义。除此之外,还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用好老师推荐的三要诀,会让你的创作如虎添翼。
方法一:聚焦生活闪光点
小小说,篇幅短小,一般不超过1500字。因此,要“化整为零”式把握生活中的各种素材,“以点制胜”式反映生活。“把生活中那些带有诗意、能引起美感或给人启迪的‘顷刻’,迅速地逮住。”作家王蒙认为:小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思想。因此,聚焦点应该是形象与思想的结合,是创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的融合物。因为短小,在构思和行文时需要注意字句的凝练,不能有赘词冗句。
方法二:放大焦点能完形
当构思有了基本的内核后,就要在外形上生长“皮肉”。就像作家林斤澜所说的:“有了‘核’以后,还要回到生活里去,在生活中寻找哪些肉适合长在这个核上。”所谓完形,首先,就是要把“核”典型化,一如闰土这样的典型人物,或者辛亥革命后普通农民的典型生活场景。其次,还要把“核”完形化,就是要把情节结构前后的逻辑链想清楚。
小说、戏剧都有一个典型特征,就是用冲突推进情节的发展,以此达到“以小见大,言近旨远”的效果,故事逻辑一定要合理。
方法三:结构严密有奇巧
微型小说在结构上,应力求时间、场所、人物都尽可能地压缩、集中,使作品结构简练、精巧,就如同微雕工艺品那样。因此,特别要在选材、剪裁和布局上下功夫。同时,小小说常常以“奇”取胜,因此需要用到渲染、突转、夸张、巧合、重复、照应、悬念等技巧,结尾尤其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些“奇巧”要为“核”服务,切不可为炫技而远离根本。
小小说的魅力就像别林斯基说的“仅仅用一个特征,一句话,就能够把任何你写上十来本书也无法表现出来的东西生动而充分地表现出来”,请拿起笔,开始你的创作吧!
佳作展示
爱的误会
◎广东省东莞市清澜山学校 朱梦桐
宁国村坐落在大山里,依山有一帘瀑布,细碎的水珠叮叮咚咚地敲击着石壁,水雾蒸腾,烟光凝绯,如纱如雾。
梅子父亲大生是做买卖的,开卡车拉货。他脑子活络,肯吃苦,能赚钱。梅子母亲芊嫂勤俭持家,日子过得平静且有滋有味。
不久,大生接了一单生意,要出门个把月。芊嫂当时怀了福二,还差一个月要生产。大生本不想出去,只是想到家里又要添娃,能多挣一点儿是一点儿,于是一大早使出门了。
日子如流水,就在芊嫂擦擦洗洗的劳作中,一晃大半个月过去了。芊嫂每天都会跟大生通电话,可是最近两天却一直打不通。梅子看母亲着急,便宽慰道:“没事的,估计是走到山里了,没信号也正常。”生福二的那天,终于有了大生的音讯——大生拉货的卡车在盘山公路上出了交通事故,车上没有生还者。芊嫂一听到这个消息,当场晕了过去。
芊嫂在大生走后的个把月,只要梅子在家就出去打牌,早出晚归。梅子一个人既要忙学习,还要带福二,忙得不可开交。她想怨芊嫂,却又忍住了。夜里,梅子哄福二睡觉的时候,隐隐约约听到村口的瀑布唱着忧伤的歌。
争吵终于在芊嫂的一次晚归后爆发了,福=病了。梅子责怪芊嫂不管家,芊嫂不作声,双眼无神地看着梅子,嘴唇嚅动了半天,半个字也没有吐出来。
梅子看着两眼无光的母亲,默默退出房间,去厨房煮了一碗冷冻水饺,就像大生以前给芊嫂做的那样,一把香菜一勺辣子一勺醋。芊嫂吃完饺子,便睡下了。半夜,梅子仿佛又听到了瀑布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如泣如诉。
梅子在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芊嫂不见了。村民四处寻找,终于在后山大生的坟前找到了痛哭的芊嫂。
回到家,堂嫂拉着梅子的手说:“你妈哪里是去打牌呀,她是去你父亲的坟前,去陪你的父亲。她常跟我说,你的父亲很孤单,她要陪他说说话。不让告诉你,怕影响你学习……”
梅子瞬间湿了眼眶,转身抱住母亲。芊嫂抬起头,用手轻轻拍拍梅子的后背,脸上滑下两行清泪。梅子把录取通知书递给母亲,芊嫂凝视着通知书,用手轻轻地抚摩着,眼睛慢慢变得明亮起来,就好像重新活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