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草叶上的勇敢

作者: 龙仁青

考点解析

分析标题的作用是记叙文考试中的常见题型,记叙文标题一般有以下作用:1.作为全文的线索;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3.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4.反映作者情感态度;5.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6.一语双关。

常见的考查形式有:1.作者为什么以此为标题?2.文章能否换成另一个标题?3.标题有什么好处?4.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

①小时候听大人讲神农氏的故事,浮现在脑海的神农氏形象是一个清瘦的少年:个头不高,大大的脑袋上毛发稀疏,一双眼睛总是在寻找着什么,鼻翼微微翕动着,配合着眼睛同样在寻找着什么,鼻子下的嘴唇上则沾满了泥巴,那是他把刚刚从水边采摘到的一片草叶急不可待地塞进嘴里时留下来的——那时,在我的想象里,神农氏的样子,就是《三毛流浪记》里三毛的样子。

②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联想,是因为那时的我,有着与神农氏同样的行为——采摘野草塞进嘴里品尝,看它能不能吃。夏天,茂盛的草叶覆盖了草原,姹紫嫣红的野花随意地散落在草叶之间。在这个季节里,像我这样的半大小孩儿每天的任务,就是把家里的小牛犊赶到离它们的母亲较远的草地上,让它们母子在整个白天都不能见面,保证傍晚它们母子团聚时,母牦牛大大的乳房充盈着奶水,不但有小牛犊吃的,也有我们人吃的。

③那时的我,正值少年,正在生长的身体每天都处于一种饥饿状态,总是想着找到一点吃的东西塞进嘴里,于是,草原上满目的草叶和草叶间的野花便成了我的目标。在我的家乡,有一种植物,形状像极了杨树树叶,却并没有生长在树上,而是低矮地匍匐在地上,单生或对生,微微多肉,我们称之为“酸面片”——直至后来,才知道这种植物的学名叫“小大黄”。放牧小牛犊的季节,我们便漫山遍野地寻找“酸面片”,摘下来塞进嘴里,大嚼,味道极酸,酸中透着一丝微微的甜,是这个季节我们最好的零食。还有几种植物长得与“酸面片”极像,有时候,我们并不能辨识它们,唯一辨识的方法,就是放入嘴里品尝,如果味道不对,就马上吐出来。

④我也曾品尝过结籽的马蔺。马蔺开花是在盛夏季节,紫红的花朵点缀在青绿的草叶上,就像是草原绿色的头发上随风飘摇的一枚枚紫红的蝴蝶结。到了深秋,马蔺结籽了,剥开便能看到一排排的籽儿躺在里面,就像是剥开的豌豆。我们便尝试着吃那些籽儿,味道辛辣,如果吃多了,偶尔会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显然是含有微毒。也许是受到豌豆可以烧烤食用的启发,我们有时也会点燃一些枯草烧烤马蔺籽。烧烤过的马蔺籽味道就会好很多,也不会中毒。

⑤《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的作者理查德·洛夫呼吁人们勇敢走向大自然,他曾提出“超强觉察力”的概念,他认为这种能力是一种经过开发的经验性的预判能力,来自小时候大自然中的各种实践和尝试。我想神农氏正是有了这种“超强觉察力”,勇尝百草,不惜牺牲生命,才发现了诸多野生植物内部的药物成分,并让一些野生植物成为可以耕种的庄稼,救治和养育了人们的生命,发展出壮阔的农耕文明和中医药文化。

⑥“超强觉察力”抑或可称之为“神农精神”,这是一种经过自然洗礼的先天性的危险识别能力,是自然的赐予。我相信,只要是一个生长在自然中的孩子,都有过这种经历,有过这种精神。

考点演练

1.选文①段具体描写神农氏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2.从修辞角度赏析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3.文中写“我”主要品尝过哪两种植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4.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