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教你评写书中人

作者: 王君 陈群 杨晶晶

三招教你评写书中人0

作者简介

俞春霞:现任教江苏省苏州市苏州中学附属学校湾区学校。江苏省论文比赛一等奖,江苏省第十六届“蓝天杯”教学设计一等奖,江苏省第十六届“蓝天杯”教学比赛一等奖,江苏省2020“十佳新语教师”,江苏省扬州市学科带头人。

这一学期我和初一的孩子们一起读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每个孩子又推荐了一本书,瑾瑶推荐了《时代广场的蟋蟀》,正泽推荐了《俗世奇人》,忻言推荐了《小王子》,承宇推荐了《射雕英雄传》,烁宇推荐了《三十五公斤的希望》……书和人的缘分每天都在继续,书对人的影响每天都在渗透。忻言动辄会拿出《小王子》里的那句:很多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必须用心去看。

确实,很多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必须用心去看。

那就让我们用心去书里寻找一位你“最佩服”的人吧,当然这个“人”也可以是“物”,比如《活了一百万次的猫》里的那只“猫”。本来以为,这样的作文题学生们应该有话可说,结果却发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孩子还是年龄小,说是初一,其实还是六年级(五四制),想要写成文学评论一样的文章,有待积累的学养限制了发挥;想要写成生动有趣的记叙文字,中心又显得模糊不明确。

如何指导他们进行写作的升级呢?具体怎么写?我思考再三,决定用我自己评写人物的“三招”来引导他们。

第一招,确定人物,确立主题。你最佩服书中人的什么?我曾经写过《骆驼祥子》里的祥子,从他的职业规划入手,确立主题:祥子,职场新手,规划高手;我也写过《骆驼祥子》里的高妈,从她的高情商、高手段入手,确立主题:苦难中磨砺,不丢失自我。

第二招,要有细节,要有事件。一旦确立了主题,就要由书中的细节和事件来说明,细节和事件要典型,不需要面面俱到,选择三个纬度来说即可,这三个纬度要提炼。比如,我写高妈的高明,一是在于她能识人能辨事,二是在于她有胆量有手段,三是在于她会沟通懂尊重。

写她“能识人能辨事”,选择她为什么选择曹宅的原话来证明。

这儿呢——我在这儿小三年子了;可不是,九月九上的工——零钱太少,可是他们对人还不错。咱们卖的是力气,为的是钱;净说好的当不了一回事。可是话又得这么说,把事情看长远了也有好处:三天两头的散工,一年倒歇上六个月,也不上算;莫若遇上个和气的主儿,架不住干日子多了,零钱就是少点,可是靠常儿混下去也能剩俩钱。

这段话说明高妈是个头脑清晰的人,始终非常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要活下去,必须要有钱,主家给的零钱也不多,但是常言道:和气生财,她选择主家“和气”,“和气”了就能干长久,干长久了,就能有钱,而正因为主人的“和气”,赚钱的同时也被尊重。“有尊严地赚钱”,这一点清醒,是张妈和杨妈所没有的先进意识。

写“她有胆量有手段”,选择她放高利贷这件事,典型事例就是,她怎么看待自己放高利贷这件事。对于放高利贷,高妈从自身的经历感觉这不是剥削,恰恰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慈善”。但是她也从不把自己当成“慈善家”,她穷怕了,她得首先保证自己的生活。“不能拿钱打水上漂”,于是方法上就厉害点:“当巡警的到时候不给利,或是不归本,找他的巡官去!一句话,他的差事得搁下”“将一比十,放给谁,咱都得有个老底”,这种手段,张妈的僵硬、杨妈的迂直都是干不了的。

写“她会沟通懂尊重”,选择祥子把曹先生摔了那件事。祥子因为虎妞的事心里慌乱,拉车的过程中把曹先生摔了,自己也受了伤,面对这种尴尬的情形,祥子早已不知所措,“先生另找人吧!这个月的工钱,你留着收拾车吧”。憨直的他认为只有“辞工”才足以减轻自己因为失误而带来的罪责,这个时候高妈看着着急,她出手了,并且不露痕迹:

“祥子是磨不开;本来吗,把先生摔得这个样!可是,先生既说不是你的错儿,你也甭再别扭啦!瞧他这样,身大力不亏的,还和小孩一样呢,倒是真着急!太太说一句,叫他放心吧!”高妈的话很像留声机片,是转着圆圈说的,把大家都说在里边,而没有起承转合的痕迹。

高手高不高,一出言便知道。

第三招,要有升华,首尾呼应。文章的中心是否明确,主要看升华;文章是否走题,主要看首尾有没有点题和呼应。在写高妈的文章中,我在开头这样写道:

读着看着这三个女人,脑海里又无来由地荡迭着鲁迅先生的那句话——

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我细细咂摸着这三个词,却见这三个词追随着我脑际的那三个模糊又清晰的身影飘忽而去……

结尾我这样呼应:

在新的时代里,我们是否过上了鲁迅先生说的那种他们从未经历过的“新生活”?看着高妈,轮到我沉思了。

我最佩服的斯内普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学校  夏婉晴

斯内普,《哈利·波特》系列丛书中我最佩服的人。我佩服他的勇敢、他的忠诚、他的痴情。

我佩服他的勇敢。“他是个英雄,是我见过最勇敢的人。”在那个月圆之夜,在打人柳旁,狼人卢平突然变身,令人猝不及防,他先是朝天一啸,接着便眼盯着哈利、罗恩、赫敏,朝他们三人飞扑而去。在这危急关头,手无寸铁的斯内普,不计哈利刚将他的魔杖缴夺的前嫌,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阻挡了“狼人”卢平发起的第一次攻击。尽管斯内普内心深深知道,在巫师界没有了魔杖是多么危险,而如此一扑又意味着什么,但他为了“她”的儿子,已经顾不上这些了。

我佩服他的忠诚。“他用极快的速度让伏地魔信任了他,但他永远属于光明。”斯内普是一个间谍,谍中谍,他只能服从安排,他到死都会被误会,他只能用没有感情的声音说出:阿瓦达索命。天文台上,一道绿光闪过,巫师界的靠山——邓布利多,在今晚陨落了。“拜托了。”邓布利多刚合嘴,接上的就是一句无情的索命咒,一道绿光将老校长打下天文台,斯内普虽面无表情,但他的眼神里确乎是一种恐惧与无奈。他知道邓布利多死了,下一个就是他,不管利用哪种原因,伏地魔都会杀了他的。他早就做好了准备,他从未放弃抵抗。只是总有一个信念在内心深处支撑着他,使他永远属于光明。

我佩服他的痴情。他活了38年,用了9年等她,用了29年爱她,用了22年忏悔那句“泥巴种”,用了4分钟抱住她那冰冷的尸体,用了7年保护她的儿子,用了1秒再看一次那如出一辙的绿眼睛。斯内普爱了莉莉一辈子,却只等来了莉莉·伊万斯变成莉莉·波特,等来一个和她一样绿眼睛却和他毫无血缘的孩子,以及此后绵绵无尽的对她的思念。

不读《哈利·波特》这么久了,我还是最佩服他——斯内普。他是一个英雄,忍受千夫所指,万人之骂。他似乎被光明所遗弃,但又一直被爱所包裹。

【团队回音壁】

王   君:我很欣赏俞春霞老师这次作文训练的选点,经由阅读,引领学生走向更踏实也更深入的创造。更踏实,是指写作紧扣经典文本,要求学生认真读书,夯实名著阅读的基础层面的要求。更深入,是指这样的写作,来源于经典,但又超越经典,如果学生没有打通读法和活法,没有让经典为我所用,写出来的东西,就会仅仅是低层次的内容复制,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俞老师以自己创评《骆驼祥子》为示范,让学生看到了此类型创作的美好境界。老师的亲自下水引领,妙不可言!

杨晶晶:为什么写好佩服的人物最好向长篇名作学习?虽然短篇和长篇名作都能够塑造生动形象、活灵活现的人物,但是,限于篇幅,短篇名作刻画的人物形象往往不够全面和丰满,长篇名作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优势非常明显。以俞老师的下水引领为例,她选择了能识人能辨事、有胆量有手段、会沟通懂尊重这三个方面来突出高妈的高明,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故事单独提出来,都可以成为一篇精彩的短篇小说,但是,一个方面不足以完整地表现出高妈的高明,也就无法达到直击人心的效果。

由上可知,在长篇名作和短篇名作中,你都能学到塑造人物的精神,但是,选择事件、细节,就得向长篇名作学习了。因为短篇名作是截取了人物精神中最突出与精彩的一段来展示,长篇名作展现的不仅仅是最精彩的一段,还有这个人的骨骼血肉,唯如此才能向众人展现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

陈   群:俞春霞师生教给我们一个写作秘诀——从名著中选材。俞老师的示范,读《骆驼祥子》选取祥子和高妈这种典型人物,再从事件中寻找细节,围绕一个主题一点点展开,既有阅读的内容,更有阅读后思考的感悟;婉晴同学读《哈利·波特》选择了斯内普这一人物,以并列式结构架构全文,分析了他的勇敢、忠诚和痴情。这样的作文直接体现了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的读写结合理论。其实,我们平时的很多作文题目都可以从名著中挖掘写作素材,比如命题作文“心中的英雄”,完全可以写一写《红岩》中的江姐、许云峰等人物,还可以写一写《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写一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总之,每一部名著里都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只要我们用心阅读、深入思考,再运用俞老师文中的方法,就一定能写出更有独到见解的好文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