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作者: 张宗明

【模拟新题】

请以“豁然开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写作指导】

题目“豁然开朗”源自成语,最早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具体而言,“豁然”,形容开阔;“开朗”,意为开阔明亮。整体意思是从昏暗狭窄变得开阔明亮,其深层含义是比喻对某个道理的“突然领悟”。“豁然开朗”作为道理领悟的“过程”,是文章选材立意的关键所在,这个“过程”的前奏是对“豁然开朗”的铺垫和蓄势。

“豁然开朗”又是一个心理活动的形容词,写作时,可以发散思维,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合理想象,化抽象为具象,将抽象空洞的说教,化为具体形象的感悟。可以借助于具体的人物、事物或景物,描写心理活动的过程,呈现心理变化的状态,从而阐述“豁然开朗”产生的思想观点,或抒写“豁然开朗”激发的思想情感。

题目“豁然开朗”,意指人、事、物、景对“某人”由昏暗狭窄困惑突然变得明亮宽敞清醒,突然感悟的心理变化过程,从中挖掘真实的生活体验,提炼出与众不同的人生哲理。

上段中所述“某人”,泛指“我”“我们”,或“他”“他们”,或有特殊身份的人群,比如历史上的“先贤”“志士”等。

鉴于题目“豁然开朗”的词性特征,建议同学们将“豁然开朗”视为事件结果的拐点,采用“篇末点题,卒章显志”的方法,用一两句话或一小段话结束全文,以升华文章主题,增强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进而收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佳作展示】

豁然开朗

◎王源钊

“爬。”我的话音刚落,白子“嗒”的一声,落入棋盘的方寸之中。姥爷举棋不定,客厅里茶香缭绕,他淡淡一笑,将黑子放下,慢条斯理地端起了茶杯……

我从小就喜欢观看姥爷下围棋。姥爷独坐客厅,戴着老花镜,一边抚着棋子,一边品着香茶。有时还会发出微微的笑声。他的情趣诱惑着我,我嚷着要姥爷教我下围棋。可是姥爷却夸我不学自通,用不着教。

有一次,我求教于姥爷:“姥爷,‘金角银边草肚皮’是什么意思?”姥爷一边在棋盘上摆动着棋子,一边解释说:“‘金角’是指棋子落在棋盘一角,功效最大;‘银边’是指棋子落在棋盘边上,功效稍差;‘草肚皮’是指棋子落在棋盘腹部,功效最差。”于是,我学着姥爷的样子,抢先在棋盘的一角放下一枚棋子,我们的博弈开始了。可是,顷刻之间,我就被姥爷杀得片甲不留。姥爷笑着说:“怎么样?认输吧!”

“不算,不算!”我推掉棋子,气鼓鼓地耍无赖。姥爷见我生气了,静静地坐在那儿,淡淡地喝着茶,笑而不语。

我很久没有和姥爷下棋了。其实,我在闲暇时间一直偷偷练棋,常常研究围棋高手的棋艺,期盼着哪一天能打败姥爷。

一个星期天,我雄心勃勃地嚷着要和姥爷下棋。前几天,我在学校战胜了几位“高手”。这次,我一定要打败姥爷。

我和姥爷相对而坐,严阵以待。等姥爷的黑子从指尖落下,我就胸有成竹地排兵布阵,像一个将军般指挥着千军万马。途中,我突然使出与高手对弈攒下的怪着儿,将黑子包围得无法逃生。正当我喜不自胜之时,黑子左右逢源,摆出反败为胜的架势。见势不妙,我迅速放出一步险棋,致使黑子无处可落。

棋开得胜,我格格笑着,摆出一副胜利者的傲慢姿态。可是姥爷神态自如,依旧淡淡地笑着,轻松地望着我。我有点儿失望,一个困惑不解的疑问涌上心头:“姥爷,您为什么不悔一步呢?”

姥爷嫣然一笑说:“人生如棋,落子不悔。礼貌、素养、人品比赢棋重要。”

回望泰然处之的姥爷,我豁然开朗。原来,姥爷深悟下棋之精髓——享受下棋的过程,磨炼个人的意志和品质。

名师点评:

1.借助下棋,铺垫蓄势。小作者借助“我”与姥爷下棋中每一个细节的描写,为文末的“豁然开朗”铺垫蓄势。姥爷身处不同棋局,始终保持着淡然与冷静,让“我”“豁然开朗”,顿悟出姥爷“人生如棋,落子不悔”的深刻含义是为了“磨炼个人的意志和品质”。

2.对比鲜明,顺理成章。姥爷的淡然与冷静,与“我”的浮躁傲慢;姥爷的“落子不悔”,与“我”的“输棋耍赖”;姥爷享受下棋过程,与“我”为赢棋,打败对方。其素养、人品的对比鲜明,让“我”在“豁然开朗”中感悟人生,顺理成章,令人信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