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
王承书出生于上海的一个书香世家。她自幼聪慧,对数学和物理兴趣浓厚。1930年,18岁的王承书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在燕京大学的几年里,她作为班里唯一的女生,成绩一直在系里名列榜首。1941年,王承书争取到了美国巴尔博奖学金,当时的密歇根大学从未接收过已婚妇女,由于王承书十分优秀,密歇根大学的教授们破例将她录取。她和老师——国际物理学权威乌伦贝克一起进行气体输运理论研究,并在1951年提出了一个在日后被称作“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的观点,一经发表便轰动世界物理学界,至今仍被沿用。乌伦贝克多次称赞她是“了不起的人才”。
新中国的诞生,强烈地激起了王承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她坚定地表示:条件是要人去创造的,我不能再等别人来创造条件,我要加入创造条件、铺平道路的行列。体面的工作、优厚的待遇、幸福的家庭……对于大多数女性而言,这种生活状态是最理想的,但王承书志不在此,她立志用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她后来回忆说:不是我不爱美国的优渥生活,而是我更爱自己的祖国。
●解读
除了选择,王承书的故事同样是一部关于奉献与担当的传奇,她的精神照亮了无数后来者前行的道路。在当今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传承和弘扬这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在面对人生的各种选择时,时刻胸怀家国情怀,将个人的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
做好人生的选择题
下一篇:
匠心谋篇布局巧,结构完整思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