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肩
作者: 詹奕可祖国是什么?
国,是四方的疆域;国,是坚强的后盾;国,是“但使龙城飞将在”的深重含蓄,亦是“与子同袍”的深切关怀。
阿太(太奶奶)出生于抗战时期。她在世时,常和我提及儿时的故事。烽烟四起,硝烟弥漫,凶恶的日寇冲进村子,豺狼似的目光盯着畏缩在墙角的她。“吃的、用的在什么地方?贵的东西放哪儿?”面对银亮亮的刀枪,她的汗不住地往下淌。“在……在那个梳妆台里,有一对耳环。”她闭紧了眼,只听到粗暴的一响,箱子被砸在地上。她感到一双利爪嵌进了她的皮肉:“还有没有!说!”她几乎晕倒过去……
阿太那双忧郁的眼睛散发出强烈的仇恨,宛如一把锃亮的银匕首捅着过去的敌人。她的手剧烈颤抖着,似乎要捏碎侵略者的身体。战火的摧残,让阿太意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祖国的强大又是多么的重要!
“孩子呀,和平真的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呀……”我抬起头,望见一双祥和的眼睛和一张布满皱纹的脸,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阿太亦是这样和爷爷说的。于是爷爷毅然转身,离开了干部办公室。当时正值新中国解放时期,爷爷报名参军了。临走时,他抱着一床棉被和生活用品,阿太的声音在他耳畔回响:“儿呀,和平是多么珍贵呀!正是祖国的繁荣安宁稳定,党对人民的英明领导,才使我们不受炮火连天之困扰,不必每天困在生计之中……参军吧!报效国家和人民!不论给分到干什么,都不要抱怨挑剔,要记住:国家需要你!”
从前的船是以煤的燃烧作为动力的,而爷爷的任务就是从早到晚烧煤。夏天,舱中闷热难耐,更不必说那间小小的黑屋子。浓浓黑烟在屋内冲撞,豆大的汗珠在面颊上滚动。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全身被煤染得乌黑,手臂上还有不少被烫出的泡。冬天,寒冷的空气混杂着恶劣的煤烟味,冲入他的鼻腔……爷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了十二年。
被祖上的故事深深打动后,我开始思考:我该如何传承这份精神呢?
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说:不要光顾着谈政策,喊口号,默默做好自己应尽的义务,就是对党和人民最大的忠诚了。
我们是如此渺小,但只有每个人都出一份力量,点点繁星才会汇聚成璀璨的星河。奋进新征程,做好接班人。我们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祖国和党负责,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点评
习作通过讲述阿太的经历和爷爷的参军故事,展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珍惜,情感真挚。小作者从祖上的故事中汲取力量,思考传承精神的方式,引用朱光潜的话升华主题,体现了时代青年的担当。
【作者系浙江乐清市乐成实验中学学生,指导老师:张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