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乐观

作者: 陶雨瑄

自古一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贯穿贤人之思,正如《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引无数英雄前赴后继,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走出一条“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道路。

《论语》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以天下为己任,一直是亘古不变的大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思想,都是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的写照。

王朝衰败,山河破碎,杜甫于残垣断壁中写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至垂暮沧桑,却仍坚守匡时济世的信仰,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只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达则兼济天下,穷也依然不肯独善其身。他将天下命运与个人理想联系在一起,以微末之躯系国忧民。他的情思容纳了整个天下。

三任京官,三遭贬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他矢志不渝的赤子纯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流芳百世的精神写照;“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是他垂范千古的文人气节。他就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直言劝谏是他的行事风格,却也因此屡遭贬谪。然而,他仍坚守古仁人之心。

“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蚁殊。”生逢乱世的他,一心想上阵杀敌,收复故土。“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知晓故土收复,即使“孤臣万里客江干”,也依然“位卑未敢忘忧国”。他乃陆放翁!

近代革新先锋梁启超,公车上书言民志,变法维新谋国强。“少年强则国强”,如此号召,到如今依然适用。

忧患意识从未消失。是此,创造了盛世;是此,延续了华夏;是此,拯救中国于危难;是此,助中国富强。

再读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已然明白——吾辈少年虽如苔花小,但愿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力挽狂澜于大厦将倾之时。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在大有可为的时代背景下,争做有为青年。

●点评

习作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丰富内涵,按照时间顺序细数了几位名人贤士的忧乐观,层层推进,引用合理。儒家济世救民、安邦定国的思想贯彻始终,文末启思,让我们对于忧乐的态度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也在心中种下了一颗爱国敬业的时代种子,延伸了情感的深度。

【作者系江西南昌市第二十七中学学生,指导老师:辛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