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香

作者: 刘依依

竹香0

记忆中的那缕竹香,总是裹挟着童年时光悄然浮现。暑日炎炎,我在一次制作竹笛的尝试中,邂逅了儿时的那个味道。这不仅是刀与竹的对话,更是一次与童年记忆重逢的心灵之旅。

我选了一截青翠的竹子,想要重现记忆中师傅的竹笛所飘散出的那种独特竹香。然而,当火烙的气息触到竹面的一刹那,一股焦糊味弥漫开来。火候难以把控,稍有不慎,便会破坏竹子的本香。第一次尝试,竹筒都还未开孔,便已散发出不似从前的气息,打碎了我满怀的期待。

正当我陷入迷茫时,一位满头银丝的老师傅走来。他用浸润着岁月智慧的声音说:“年轻人,莫急。竹笛的味道,贵在火候。太急了,伤竹性;太缓了,失本味。就像熬汤,火候到了,自然鲜美。”这番话如春风拂面,让我想起了儿时跟着师傅学艺时的点点滴滴。

在老师傅的指导下,我重新开始。这一次,我放慢节奏,细心感受火候,倾听竹子的呼吸。随着淡淡的清香渐渐散开,我惊喜地发现,这正是记忆中那股沁人心脾的味道。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气味尽散,只剩下竹香在空气中氤氲。

制作竹笛的过程中,虽然双手被烫得发红,也失败了几次,但每次闻到愈发纯正的竹香,都让我想要成功的信念更加坚定。我开始懂得用手感知火候的轻重,与竹子建立某种默契。每一次加热都凝聚着我的专注,每一缕香气都承载着我的期待。

几个小时后,当最后一个音孔完成时,夕阳的余晖正好洒在竹笛上。那青翠的竹身上,透着淡雅的金黄,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这香气,正是记忆中的那个味道。望着手中温润的竹笛,我忽然明白,这不仅是一件乐器,更是一份时光的馈赠。

这次制笛的经历,让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有些美好,不在于刻意追求,而在于静心体会。就像竹笛的香气,欲速则不达。需要耐心等待,方能重现记忆中的味道。

竹笛的清香让我找回了童年的味道。那个不再因失败而气馁,而是学会在等待中寻找快乐的自己,那个懂得了耐心与专注的自己,那个明白了美好源于用心的自己。

●点评

小作者以竹香为线索,串起了对童年的美好回忆,也收获了制作竹笛的技艺,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人生的哲理。全文思路清晰,语句精练,读后有清新自然的感觉。

【作者系上海市南汇区第二中学学生,指导老师:卢冬英】

上一篇: 春天的早晨
下一篇: 《作文周刊》报社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