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物讲好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

用文物讲好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0

社会观察

赤金走龙、三彩胡人骑驼奏乐俑、唐更白玉带銙……在法国举办的“中国·唐——一个多元开放的朝代(7至10世纪)”展览上,200余件(套)来自中国的珍贵文物吸引了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大批参观者。

透过文物,海外观众看到了一个开放而包容的古老国家,亲眼见证了我们千古相传、绵延赓续的民族文化。展览中有一块来自甘肃省山丹县博物馆的模印彩绘胡商牵驼画像砖,砖面上的胡商,头戴尖顶毡帽,身穿红色窄袖紧身胡服,腰系黑带,足蹬长筒靴,手牵骆驼,大步前进,风尘仆仆中透露出期待与希望。画像砖仿佛一张带着历史风霜的“老照片”,再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往来、驼铃声声的景象。还有一幅唐代壁画《乐舞图》,图中演奏者所持的乐器如竖箜篌、琵琶、筚篥、钹等,都是从西域传来的代表当时时尚的乐器。大唐乐舞广泛吸收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康国乐等外来乐舞,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

盛唐的长安城,万国客商云集,奇珍异品辐辏,多元文化交融。据史书记载,长安城里有专门为外国客商开设的市坊,城内外国人约10万名,其中既有商人、旅客、使节、僧侣,也有来自波斯、大食、新罗、日本和安南等国的留学生。来自异域的服饰、饮食、音乐、舞蹈在大唐非常流行,受到各阶层广泛喜爱。开放包容的民族品格造就了大唐恢弘的盛世气象。

历史借文物告诉人们,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国,世界各国只有紧密团结在一起,互相交流,彼此借鉴,才能共同发展进步。

●解读

素材以文物展为切入点,生动展现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丰富内涵。中国文物在法国展出,让欧洲观众领略到盛唐的辉煌与开放,感受到中华文明的魅力,这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体现。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引进他国文物展,双向互动促进交流。交流互鉴是全球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石,各国紧密团结、相互借鉴,方能共同进步。

(本报编辑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