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游记

作者: 唐芯

说起北京最早期的皇家苑囿,是位于通州区东南的延芳淀。据《辽史·地理志》记载,契丹皇帝举行春捺钵,每年春天到延芳淀狩猎。延芳淀附近逐渐聚集起人口,便设立了漷阴县。《北京历史地图集》记载,漷阴县就在牛堡屯东,大、小北关和前、后南关几个村落之间。今天,我就带大家游其中一村——后南关村。

后南关村的村口立着一个威严、气派的水泥仿古牌楼,它既有古代建筑特征,又有现代简约风格,这样古今相结合的设计,尽显新农村建设特色。村子的东西方向有一条主街,街西头是一个“老年早点”。之所以叫“老年早点”,一是店里的早餐都是带有老北京风味的食物;二是因为对年满六十岁的本村老人,无论吃什么,吃多少,都只需付一元钱。进到店里,两面墙上贴着早餐食物的照片以及食物简介,诸如炒肝、豆汁儿、面茶、糖油饼、胶圈等。我坐下点了一份炒肝,看着那“稀稠适度、肝香肥肠”的炒肝,不禁让人想到清代《竹枝词》中的“稠浓汁里煮肥肠,公平交易论块尝”。这大概就是北京人的善良吧。

街中两侧是村户。临街的房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屋檐向外延伸很长,这也使得在这“大杏金黄”之时,地面本该被太阳照射的地方却是一片阴凉。几个老人坐在檐下,一边聊天,一边择菜。见我在看屋檐,其中一位老奶奶便告诉我,这些屋檐之所以这么长,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新农村的建设,吸引了很多外来人,如果他们路过这里遇到雨了,可以及时到任何一个屋檐下避雨。听到这些,我不禁仰望起屋檐,它原本只是房屋的一部分,用来保护房屋不受雨水侵袭,而今却保护起路人。这哪里是长度的延长,分明是温柔与善良的延伸。

街东口是村委会,门口有一个大的宣传牌,上面是“建设新农村”的规划图,已建的部分是绿色标识,未建的部分是黑色标识,如今,那绿色早已占据大半版图。

“我的村子是一首韵味悠长的乡土诗,先人们吟诵,我也吟诵”。我想,吟诵乡村,不仅要吟诵它们的过去,更应该吟诵它们的现在和未来。

●点评

小作者避开大的景点,而是选取了一个乡村记叙其悠久的历史、牌楼、早点、屋檐等细小、具体的方面,布局合理,匠心独运。全文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在娓娓道来的话语里,巧妙地融进诗词,介绍了美丽新农村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文化底蕴、风土人情,表达了最真挚的情感。

【作者系北京市通州区陆辛庄学校学生,指导老师:丁立英】

上一篇: 身在远方,心在故乡
下一篇: 白色的笔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