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传统 完善基层治理

●新闻速递

地处太行山下的河南焦作沁阳市有一条“仁义胡同”。据历史记载,何瑭(公元1474年—1543年),明代怀庆府人,官至南京右都御史。据传,明正德年间,何瑭的女儿何英、女婿任冠元与邻居丁琪因宅基地起争执,何英欲借父亲威名压制对方。何瑭知情后修书一封,写道:“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一墙有何妨?邻里应重仁和义,莫借吾名做强梁。”何英遵照父亲叮嘱,把自家院墙往里挪动一墙,丁琪也跟着让了一墙,两墙之间形成了一条宽约两尺的小胡同,后人称之为“仁义胡同”。

过去,胡同窄得只能通过一个人。“仁义胡同”的美谈代代相传,邻里之间在翻建房屋时互相礼让,历经数代,胡同现已长50米、宽2米。2009年,“仁义胡同”的故事被列入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沁阳市对“仁义胡同”进行了改造提升,胡同的墙面上书写着何瑭历史故事,胡同口立起一块古朴的石刻“仁义胡同”。

沁阳是全国首批“千年古县”,街区巷道如棋盘般纵横交错。像“仁义胡同”这样邻里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小街小巷比比皆是。这些胡同、街巷不仅承载着城市生活的烟火气,也成为推动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沁阳市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传承历史文脉,整合文化资源,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出基层治理的好方法。

(选自《光明日报》2025年3月20日,有删改)

●观点一览

河南焦作沁阳市的“仁义胡同”彰显了传统美德对基层治理的深远影响。这里数百年前邻里谦和礼让的佳话和优秀传统文化,为当地完善现代化基层治理提供了丰沛的资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