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奥秘

内容介绍

大自然是一部永不完结的史诗,每一片落叶、每一声鸟鸣、每一道山川褶皱中都暗藏着生命的密码。当我们怀着敬畏之心解读自然的奥秘,便会领悟到:每片银杏叶的脉络都蕴藏着岁月的痕迹,每只候鸟的翅膀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每块岩石的纹路都凝固着时间的沉淀。唯有尊重自然节律、守护生态平衡,才能让自然的壮丽诗篇永续流传。

海蚀奇观——海浪的杰作

站在海岸上或漫步于沙滩上,常常可以看到陡峭的悬崖、怪异的石峰、嶙峋的礁石、幽深的海蚀洞穴,这些都是海浪侵蚀噬咬而成的,称作海蚀现象。

常见的海蚀奇观有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洞、海蚀拱桥等。

海蚀崖

海蚀崖是海岸受海浪冲蚀及伴随产生的崩塌而成的一种向海的悬崖陡壁,主要见于基岩海滩。在我国,北起大连南至海南岛鹿回头等,均有海蚀崖的存在。

海蚀柱

海蚀柱的产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海滩受蚀后退后,较坚硬的蚀余岩体残留在海蚀平台上,形成突立的石柱或孤峰;另一种是海蚀拱桥受蚀,拱顶下塌而形成海蚀柱。海蚀柱在中国沿海常可见到。

绥中的姜女坟由四个挺立的海蚀柱组成,最高的达16米。北戴河的鹰角石海蚀柱,高达17米。海南岛天涯海角处的“南天一柱”,是一根名闻天下的海蚀柱。

海蚀洞

深度较大的被波浪及挟带岩屑的冲击、掏蚀后所形成的面向大海的凹穴,被称为海蚀洞。梵音洞、潮音洞是中国普陀山两大著名的海蚀洞。梵音洞以“高”著称,其高度可达数十米,洞中景色壮丽异常。潮音洞高大深邃,深达60多米,在洞内可以听到潮水汹涌翻腾之声,被称为“空穴来音”。

海蚀拱桥

常见于岬角处,形状似拱桥,故名。中国最有名气的海蚀拱桥,当数辽宁省锦州笔架山朱家口村海蚀拱桥。它由高5米、宽3米的石英岩组成,堆积的泥沙将岸、岛连接在一起,一座酷似海上仙桥的海蚀拱桥从岸边联通海中的笔架山。

〔选自科普图鉴编辑部《海洋大百科》(彩绘图解版),有删节〕

●赏读

这些被浪花雕琢出的杰作,既是地球沧桑巨变的见证者,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神秘密码。它们提醒着我们:坚硬的岩石终将在柔水的流淌下改变形状,狂暴的浪涛也能孕育出精妙的艺术。在这里,我们读懂了时光是如何在自然运动中将瞬间定格成永恒。

“厄尔尼诺”形成之谜

◎王小彬

厄尔尼诺是指太平洋洋流间或出现的逆转现象。在正常情况下,表面洋流向西流动,为东南亚地区带来湿热的气候,营养丰富的海水沿秘鲁海岸南下,畅流无阻。在厄尔尼诺期间,温暖的洋流向东流动,造成美洲洪涝灾害频繁,东南亚地区干旱少雨。

厄尔尼诺在20世纪频频光顾地球,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解厄尔尼诺的形成,气象学家进行了细致而广泛的研究,至今仍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厄尔尼诺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毫无疑问,海水异常升温即便不是引发厄尔尼诺的关键因素,也会加剧厄尔尼诺现象。这样一来,弄清海水异常升温的原因就变得非常必要了。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较为成熟的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地球内部因子论。科学家认为,既然海底火山爆发、海底地震等都可能引发厄尔尼诺现象,那就应从地球内部找原因,是地球内部的变化导致了厄尔尼诺的发生。

第二,天文因子论。附着在地表的海水和大气随地球快速向东旋转,有时,地球自转会突然减慢,出现“刹车效应”,在惯性力的作用下,赤道地区自东向西的海水和气流减弱,于是便发生了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第三,大气因子论。目前大多数人都持这种观点。由于信风的影响,赤道太平洋形成了海温和水位东低西高的形势,与此同时,在赤道太平洋东侧的下沉气流和西侧的上升气流的影响下,信风会加强,一旦信风减弱,太平洋西侧的海水就会向东回流,太平洋位于赤道东段和中段的水温会异常升高,这也就导致了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

除此之外,人们不禁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厄尔尼诺现象是孤立的吗?其他地球自然灾害和它有没有关系呢?我们已经知道,它本身会对海洋渔业造成危害。而事实则更为严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厄尔尼诺现象已发生了11次,而且每一次都伴随着其他或大或小的自然灾害。人们由此受到启发,尽力寻找各种看似毫不相干的自然灾害与厄尔尼诺之间的联系。

为了解答上述问题,科学家们对厄尔尼诺现象进行了跟踪研究。气象学家已证实,世界上一些地区气候异常及气象灾害,如洪涝、干旱、森林大火、沙尘暴等,确实是由厄尔尼诺引起的。人们最初以为厄尔尼诺只是个“小捣蛋”,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不得不遗憾地承认它其实是个“大元凶”,许多灾难都由它引发。因此,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非常关注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能否利用海洋中各种要素的变化规律,来预测厄尔尼诺的发生。

今天,人类利用先进的科技,越来越多地了解了厄尔尼诺现象,但大自然依然不愿对我们坦露所有真相,许多疑团还是没有解开。我们已经清楚,大洋暖水流大范围运动是厄尔尼诺现象和反厄尔尼诺现象的主因。南太平洋中有逆时针大洋环流,北太平洋则有顺时针大洋环流,这些与暖水流运动有什么联系?厄尔尼诺带来的暖水来自何方?其热源又在哪里?大自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谜团,要解开它,只能依靠人类的聪明才智和刻苦努力。

(选自《探索百科》,有删节)

●赏读

这篇科普文章以“厄尔尼诺之谜”为线索,以时间为经、现象为纬,将太平洋洋流的神秘律动编织成引人入胜的自然史诗。文章构建起“现象——追问——探索——新追问”的螺旋式认知链条。当人们以为解开升温之谜便能掌控厄尔尼诺时,作者笔锋突转,揭示其与其他自然灾害的隐秘关联,将自然界的复杂网络徐徐展开,恰似科学探索的真实图景:每一次发现都是新问题的起点,每道谜题都孕育着进一步了解自然的契机。

【本报编辑部】

上一篇:
下一篇: 材料作文导写之一场母子对话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