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难离

作者: 许娜

内容介绍

乡音难改,故土难离,故乡承载着我们太多的回忆。然而,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让人们有时不得不离开故土。这种离开让我们更加懂得故土的分量,更加珍惜和怀念那份最初的美好。无论走到哪里,故土的一花一叶、一草一木都始终牵动着我们的心。将自己与故乡有关的回忆写出来,记录一段故事,抒发一种情怀,体现一份思考。

精品展示

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渺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我究竟来自何方?

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如林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

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个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20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

(选自《追逐中的拷问》,有删改)

●赏读

故乡,是每个人心中的一片具有特殊意义的土地。

它是心灵的港湾,是情感的寄托,是无论走多远都牵扯着我们的丝线。它或许并不繁华,但却有着无法替代的魅力。纵岁月流转,故乡依旧静静地等待着游子的归来,给予他们慰藉与力量。

这篇散文不仅是对故乡地理位置的探寻,更是对心灵故乡、精神寄托的追寻。它引发了读者对故乡的定义以及对何为归属感的深入思考,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让我们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故乡是否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生活环境和内心对故乡的渴望如何做到和谐统一?

想北平

◎老 舍

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儿,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也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我也知道一些巴黎的情形;罗马与堪司坦丁堡的名气更大了,我却没有到过那里。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它们太热闹,太复杂,太不自然,生活在那里,或者因为我自己也是太热闹,太复杂,太不自然,我没法子去适应。我很想念北平,我很想在北平安安静静地住上一段较长的日子。我很想在北平的秋天的时候,到西山去看红叶,或到北海去划船,当然,我更想的是北平本身。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一切,在北平,我还愿意去逛逛八面槽、王府井与天桥,因为我可以在那里找到我自己,找到我所喜爱的。我不想再说什么,因为我可能把我对北平的情感都说出来了。

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这与我的性格不合,我倒更喜欢北平的有些缺欠。北平有那么多的好东西,单说故宫吧,有那么多的宫殿,那么多的珍宝,还有那么多的历史故事,这是多么让人向往的地方啊!可是我却更喜欢那些小胡同,小四合院,因为它们更能体现北平的特色。北平的小吃也是一绝,豆汁儿、焦圈儿、艾窝窝、豌豆黄儿,还有那香喷喷的炸酱面,哪一样不让人垂涎欲滴?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可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嘛!连陶渊明也能在这儿享受一点清福,就更不必说我这个平凡的人了。

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选自《乡风市声》,有删改)

●赏读

北平没有极致的繁华,却有着让人安心的烟火气,有着能让人找到自我的温暖角落。本文将北平与其他名城对比,更凸显出北平的独特魅力。从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北平那深沉而炽热的爱。

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保持对家乡那份纯粹的爱与牵挂?是否还记得它给予我们的精神滋养?《想北平》这篇文章对故乡情怀进行了深刻诠释,让我们在阅读中重新审视自己与家乡之间的关系。

链接中考

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永恒的归宿,是灵魂深处最温暖的港湾。它承载着我们童年的欢乐,记录着我们成长的足迹,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故乡始终如那一抹永恒的色彩,在我们的记忆中熠熠生辉,永不褪色。

请以“故乡,心中那一抹永恒的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上一篇: 温暖瞬间
下一篇: 议论要有依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