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主题巧立意

作者: 刘国兰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在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院院士和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并指出:汇聚一流创新人才、产出一流科技成果、贡献一流咨询建议、打造一流学术平台,广大工程院院士和工程科技工作者在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奋斗的进程中争当排头兵。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来强调勇于担当、敢于担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寄语广大青少年,勉励他们担当社会责任、担负时代使命,要求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将来做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阅读材料,请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写作指津

立意,通俗一点可理解为确定写作的中心思想。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便强调了作文立意的重要性。阅读材料并结合文题要求可知,作文主题可表现为:奉献、勇往直前、积极乐观、奋斗等。在立意时,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立意要准确。本次写作训练对材料与文题的要求简明清晰。所以我们首先要仔细揣摩材料与题目的要求,围绕所选主题展开写作。

2.立意要深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可切入的角度非常多,但要想让作文出彩,就必须有更深刻的立意,比如“延续华夏精神”等。

3.立意要高远。立意时,需要有高瞻远瞩的视角,如写一篇以不断积极进取为主题的演讲稿;一篇要在有限生命中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读书笔记等。

例文展示

克服磨难,延续华夏精神

◎汤婧文

亘古至今,磨难如多事之秋,萦绕着万千境遇。磨难可以将人推入万丈深渊,也可以将人托向成功的巅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华上下五千年,华夏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无数克服磨难的故事。

磨难历练了华夏民族坚忍不拔的品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终报仇雪恨,成为千古佳话;司马迁遭受宫刑,却能忍辱负重,写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李白仕途失意,却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苏轼被贬黄州,却能“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试想,若勾践的胆识不够,没有给他卧薪尝胆的力量,他如何觅得良机,平息心中的愤懑?若司马迁在狱中意志消沉,丧失希望,如何著出名扬千古的《史记》?若李白与苏轼没有乐观的心态和顽强的信念,遭受打击后一蹶不振,何来脍炙人口的古诗词韵?种种过往,练就了吐纳百川、坚忍不拔的华夏精神。

磨难激发了九州大地觉醒意识的复苏。九州大地的近代史,是一段苦难史、屈辱史,但也是一段奋进史、变革史。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我们的祖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列强的入侵、祖国的分裂,中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涌现了众多仁人志士,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前赴后继、奋力抗争,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现如今,九州大地焕然一新、朝气蓬勃,希望的曙光洒满大地。

着眼今朝,曾经饱受磨难的中国正以其自强不息之势,将岁月留下的烙印一点一滴冲刷,如今已然成为泱泱大国,中华民族的血泪屈辱早已成为旧影。

抬眼望,中华民族前方的道路永无止境。磨难使华夏民族拥有更强的凝聚力,让华夏精神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源远流长。

●点评

这篇作文的语言铿锵有力,仿佛在大声疾呼、大声呐喊,小作者从磨难“历练了华夏民族坚忍不拔的品质”“激发了九州大地觉醒意识的复苏”,最终“成长成泱泱大国”几个方面总结出了“磨难使华夏民族拥有更强的凝聚力”这一观点,情绪饱满,立意深刻。

坚 持

◎李欣蕊

风泱泱,潮滂滂;鹏展翅,鲲腾翔。人生百年路漫漫,若不能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精神导向,又怎能够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纵观历史长河,唯有坚持,才能成就这一理想。

坚持,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社会发展的必备品质。达到目标、实现理想,是坚持的意义。坚持信念、坚持理想、坚守内心,我们的人生一定会迎来华丽的转身。

荀子曾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持是实现理想最便捷、最有效的一条路。试问,你在理想之路上前行时,若遇到一块块大石头阻碍你的脚步,你是选择踏过去、搬走它,还是绕开、退后?若你只一味地绕开甚至退后,终有一天,目标会变得遥不可及,石头会多到无法躲避。只有咬牙坚持,才能使道路越来越宽阔,困难越来越渺小,目标越来越触手可及。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坚持是人类无穷生命力的来源。坚忍、毅力、顽强的品质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一部分,它们就像无坚不摧的长矛,让一切退却、消极、懦弱的念头都无处可藏。抗日战争、建立新中国、发射卫星、科技创新……每一个困难,每一次战斗,每一段砥砺奋斗的岁月,都是一盏盏长明不灭的灯火,照耀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正如曹操所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不管世界如何变化,坚持精神永不褪色,历久弥新。

每个人都会经历奋斗的艰辛,并收获成功的喜悦。宋人曾巩学习时,发扬王羲之写字洗笔把池水染黑的精神,写出了名扬天下的《墨池记》。

“少年强则国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坚守、传承和发扬先贤们的伟大精神,在学习的新征程上,我们用坚持这对翅膀,飞越最高峰,穿过大草地,永不停歇,勇往直前!人间骄阳似火,风过林梢,而我们正值青春!阳光洒在黑板上,照亮奋斗的少年和他璀璨的梦想。年少的我们,低头学知识,抬头望前程。我们要勇立潮头、劈波斩浪,与祖国同进退,与时代共频率,以坚持为荣耀,以报国为己任!

盛世中华,未来有我!

●点评

这篇作文阐述了坚持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个人成长、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作文以历史和现实的例子为支撑,强调了坚持作为一种精神品质的价值,展现了其力量和意义。结尾激励青年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坚持精神,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体现了青年一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语言生动精辟,既有丰富多样的事例,又有逻辑严密的论述,前后照应,值得学习。

【江西南丰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 谈诚信
下一篇: 学习缩写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