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缩写
作者: 蔡秀玲概念呈现
缩写,就是在保持中心思想不变的前提下,压缩文章的篇幅,即“把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遍”(吕叔湘语)。通过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要点与思路的能力,还能培养其概括、综合的能力。
一、从读过的小说里选择一篇,尝试缩写。
要求:1.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列出缩写提纲。
2.概括要准确,线索要清晰,结构要完整。
3.语言要简明、通顺;不需要做评论或补充解释。
二、从读过的议论性文章里选择一篇,进行缩写。
要求:1.突出原文的论点,包括主论点和分论点。
2.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的论证过程概括清楚。
3.可以适当保留关键性的论据,但要删减其中的叙述或介绍性成分。
写作指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7—9年级的学生“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可见,缩写是本学段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缩写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一、尊重原作,在把握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缩写。
缩写必须尊重原作,要把握原文的主要内容,保持原文的基本面貌。如何把握呢?我们可从文章题目入手。通常情况下,文章题目就是文章的文眼,透过文眼,我们可以窥探文章的中心内容。其次,可着眼于重复出现或抒发情感、发表议论的词语和语句,归纳文章主题。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对行文思路的把握来归纳主旨。
二、分清主次,保留主干,去其枝叶。
在准确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文的材料进行取舍。安排详略是缩写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应明确一个原则,即“保留主干,去其枝叶”,根据不同文体,在筛选材料时,也应各有侧重。
缩写要根据文章的体裁,分辨哪些内容与文章主旨紧密相关,不可或缺,这部分内容就是文章主干;哪些部分删掉也不影响主旨的阐释,这部分就是枝叶,缩写时就可保留主干,去其枝叶。
叙事性文章缩写时,要抓主干,即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删去次要人物和次要情节。议论性文章的缩写,则要注意提取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三、缩写后的文章要语言流畅,文意通达。
缩写后的文章不仅要忠实于原文的主题,保持原文的基本风貌,更要做到语言流畅,文意通达。首先,要做到简洁凝练,语言就必须有高度的概括性,所以在缩写时,要把具体的描述性文字转变为叙述性文字,少用修饰性、限制性的语句。其次,为使缩写语言准确生动,我们可以在深刻理解原文主旨的基础上有所发挥,也可以直接引用那些经典的、精彩的原文语句或词语。
例文展示
《孤独之旅》缩写
◎赵恒宇
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杜小康家,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另一番境地里。失学的杜小康,只好跟父亲去放鸭。
“我不去放鸭,我要上岸回家……”面对周围朦朦胧胧的树烟,带着无限恐惧的杜小康用哭腔请求父亲。
父亲对此置之不理,他甚至加快了划船的速度,不停地将鸭子一个劲儿地赶向前方,他也怕,怕只要稍微慢一点,他会改变主意,因为他也像杜小康一样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无错。
陌生的天空,陌生的水面,偶尔也会出现陌生的面孔,四周是草滩、洼地,却无一户人家。鸭们倒是十分乖巧,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把嘴插在翅膀里,有时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然后又将头重新放回翅膀。
终于到达目的地,这是真正的芦苇荡,也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场景。绿色的浪潮直涌向天边,空气里充满清香。他们围鸭栏,搭窝棚,以此为家,直到来年的春天。
父子俩和鸭们不同,鸭们有水就有玩的兴致,而杜小康父子却要面对孤独。杜小康想家,想上学,连父亲也不再发脾气,他向儿子保证,回家后,要他无忧无虑地读书……
孤独的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杜小康的养鸭生活也会遇到磨难。
那天,他们遇到一次最恶劣的天气。临近中午,雷声如战车滚过,暴风雨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呼呼的风声、芦苇被折断的咔嚓声一起卷来,被卷走的,还有被分成无数股的鸭群。
杜小康忘记了父亲,忘记了恐惧,朝一股鸭追去。这股鸭大约六七十只,它们在雷声中仓皇逃窜。为了紧追它们,杜小康的脸被芦苇一次又一次地割破,脚也钻心的疼,因为芦苇的旧茬戳破了他的脚。但他顾不得去查看,只顾追那些乱窜的鸭子。
雨将歇时,还有十几只鸭没有找回来,杜小康和父亲决定分头去找。天黑了,杜小康找回了鸭子,却迷路了,他大声喊着父亲,却得不到父亲的回应。杜小康累极了,在踩倒的芦苇上躺了下来,鸭子们也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杜小康闻着鸭子身上的羽绒气味,哭了。
雨后天晴,月亮高挂,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没有见过如此明亮的月亮。杜小康想起了母亲,却没有哭。
第二天早晨,父亲找到了杜小康。八月的一天,杜小康打开鸭栏,突然看见了一个白色的东西,他朝窝棚大叫:“爸!鸭下蛋了!”
●点评
小作者准确抓住小说的主要情节展开叙述,脉络清晰,情节丰富,叙事完整,使杜小康的成长历程形象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同时小作者精准抓住原文的精彩描写,如杜小康闻着鸭子身上的羽绒气味,哭了;月夜想起母亲,没有哭;看见鸭蛋,激动地大叫“鸭下蛋了!”使杜小康的形象更加鲜活。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小作者对这篇小说的理解非常深刻。
《敬业与乐业》
◎张津瑜
这题目是我从《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中断章取义造来的,“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先说有业之必要。孔子是教育大家,可唯独对无业游民没有办法。唐朝的百丈禅师常说,“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有一回,他的门生把他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我们不能坐职业上的懒人,那么我们对现有的职业应采取何种态度呢?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的最简易、直捷的法门,朱子说:“主一无适便是敬。”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一点不旁骛,即是敬。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庄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曰:“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不外这些道理。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但是,不做工就不苦了吗?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都在用四肢、五官。只要用,劳苦是免不了的,只有从劳动中找出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凡职业都是有趣的,只要你肯做,趣味自然会发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我最受用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诸君和我一同享受。
●点评
小作者紧紧围绕议论性文章的缩写方式,提取中心论点、分论点、主要依据,把次要的引文和事例删去。作文以中心论点为支撑,通过对有业、敬业、乐业的分析,明晰地展现了《敬业与乐业》的论述论证过程与结构。
【河南民权县鲲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