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情山水

作者: 吴木兰

主题导语

古往今来,人们都喜欢纵情于山水之中。游目骋怀间,王之涣望“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感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朱熹看“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领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杜甫眺“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感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忙碌的时光里,留一份闲情与山水为伴,纵情山水间,心游尘世外。

经典赏读

西湖漫笔

◎宗 璞

正像每次一样,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几天中我领略了两个字,一个是“绿”,只凭这一点,已使我流连忘返。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亭旁溪水琮净,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地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从花港乘船而回,雨已停了。远山青中带紫,如同凝住了一段云霞。波平如镜,船儿在水面上滑行,只有桨声欸乃,愈增加了一湖幽静。一会儿摇船的姑娘歇了桨,喝了杯茶,靠在船舷,只见她向水中一摸,顺手便带上一条欢蹦乱跳的大鲤鱼。她自己只微笑着,一声不出,把鱼甩在船板上,同船的朋友看得入迷,连连说,这怎么可能?上岸时,又回头看那在浓重暮色中变得无边无际的白茫茫的湖水,惊叹道:“真是个神奇的湖!”

我们的整个国家,不是也可以说是神奇的么?我这次来领略到的另一个字,就是“变”。和全国任何地方一样,隔些时候去,总会看到变化,变得快,变得好,变得神奇。都锦生织锦厂在我印象中,是一个狭窄的旧式的厂子。这次去,走进一个花木葱茏的大院子,我还以为找错了地方。技术上、管理上的改进和发展,就不用说了。我看到织就的西湖风景,当然羡慕其织工精细,但却想,怎么可能把祖国的锦绣河山织出来呢?不可能的。因为河山在变,在飞跃!最初到花港时,印象中只是个小巧曲折的园子,四周是一片荒芜。这次却变得开展了,加上好几处绿草坪,种了许多叫不上名字来的花和树,顿觉天地广阔了许多,丰富了许多。那在新鲜的活水中游来游去的金鱼们,一定会知道得更清楚吧。据说,这一处观赏地带原来只有三亩,现在已有二百一十亩。我和数字是没有缘分的,可是这次深深地记住了。这种修葺,是建设中极其次要的一部分,从它可以看出更多的东西……

更何况西湖连性情也变得活泼热闹了,星期天,游人泛舟湖上,真是满湖的笑,满湖的歌!西湖的度量,原也是容得了活泼热闹的。两三人寻幽访韵固然好,许多人畅谈畅游也极佳。见公共汽车往来运载游人,忽又想起东坡的一首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形容他在密州出猎时的景象。想来他在杭州兴修水利,吟诗问禅之余,当有更盛的情景吧。那时是“倾城随太守”,这时是每个人在公余之暇,来休息身心,享山水之乐。这热闹,不更千百倍地有意思么?

(选自《宗璞散文精选》,有删改)

●赏析

徜徉在这篇散文塑造的闲适意境中,就如同置身于美丽的西子湖畔,作者让读者感受到满眼的美、满世界的美都是那样的清丽温润、大气端庄,色、象、景、韵都富有灵性。徜徉西子湖畔,纵情美景之间,尽享山水之乐。

佳作风采

窗 外

◎李业成

美与朝阳一同升起,也与月亮一同发光;美在遥远的北国与雪花共舞,也在南方与轻风应和。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清晨的空气永远都那么令人陶醉。打开窗户,深吸一口,还能嗅见缕缕花香。望向窗外,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柏油马路,两位辛勤的环卫工人在努力工作。清风拂过脸颊,带来些许凉意,正好让惺忪的双眼不再朦胧,能让我瞬间神清气爽。

快看天上——天空中间呈现青蓝色,颜色向两边延伸逐渐转为淡蓝,像极了一块蓝宝石。从东方升起的曙光像一支金光闪闪的箭划破了夜空,一片片棉花似的白云从划破的天空缝隙中钻了出来,天光慢慢变亮,太阳升起来了!

这一刻世间万物都苏醒了,看那柏油路旁的人造湖,时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还能看到一些晨练者绕着湖边的跑道奔跑。再认真地观察一下这面湖,水面泛起涟漪,在这柔和阳光的照射下,湖面水波荡漾,波光粼粼。

又过了一会儿,差不多到上学的时间了,道路上车水马龙,少了一分静谧,多了几分热闹。瞧那些可爱的小学生,有的坐在家人的车上,有的独自骑自行车,有的结伴而行嬉笑打闹,好不快活!

傍晚的窗外之景同样迷人。太阳在下班之前,给世间留下一份礼物——黄昏。它射出的光芒,使得云朵开始变红,仿佛有出征的天兵举着火把点燃了云朵,这火烧云时而像熟透的苹果,时而像精致的中国结,时而像秋日火红的枫叶。渐渐地,黄昏散去,弯弯的月亮爬了上来,星星也闪着几颗。皎洁的月光洒向人间,万物入眠。不,还不是全部,仔细听楼下的草丛传来了蟋蟀的叫声,湖边还有青蛙的叫声。它们好像在开演唱会。

再次望向夜晚的湖面。湖面平静,静得像一面镜子。镰刀似的月亮清晰地倒映在水中,不禁让我想起白居易的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今天虽不是九月初三,但此景与那时之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美无时不在,美无处不在。只要用心观察,即便是窗外再普通不过的景,也可以像世界名画那样美丽。

【江西南丰县南丰二中】

●点评

作文以“窗外”为题目,也是小作者的出发视角,细腻地描绘了从清晨到夜晚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活动,体现了美的无处不在和无时不在,传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启发读者要用心去感受和欣赏周围的美好,因为美往往就蕴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等待我们的慧眼去发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