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

作者: 吕静

话题导入

小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鲜明的特征。它简洁的叙述、精练的语言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情节,可在短时间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写作小小说,既要有明确的主题,又要在构思和语言上下功夫。它要求作者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无限的创造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并通过精练的语言和紧凑的情节,在短时间内触动读者的心灵。

师生讨论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聊聊小小说的创作。小小说以其篇幅短小、情节紧凑而著称,但要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深刻的主旨,却是一项挑战。大家可对如何写作小小说发表自己的见解。

韩烨彤:老师,我觉得小小说的标题很重要,它应该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老师:没错。标题是读者接触作品的第一印象。一个好的标题应该简洁有力,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如,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标题就充满了悬念,让人想知道叶子背后的故事。

秦林怡:那如何构思情节呢?小小说的情节应该是怎样的?

老师:小小说的情节要紧凑,不能拖沓。它通常围绕一个核心事件展开,通过这个事件来展现人物性格或传达作品主题。小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情节的波澜与反转还是很重要的。

马静雯:老师,我读过孙方友的《雅盗》,在情节反转中表现出人物智慧,读来引人入胜。

老师:那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下面的《雅盗》节选吧。

(雅盗赵仲)下意识地走近那幅《灞桥风雪图》,开始指指点点,感慨阵阵……

周家主人和诸位家丁听得呆了,个个木然,目光痴呆,为盗贼那临危不惧的执迷而叹服不已。

赵仲说着,取下那画,对周家主人说:“此画眼下已成稀世珍品,能顶你半个家产!你不该堂而皇之地挂它,应该珍藏,应该珍藏!”

周家主人恭敬地接过那画,如接珍宝,爱抚着抱在胸前。

赵仲拍了拍周家主人的肩头,道:“裱画最忌虫蚀,切记要放进樟木箱内!”说完,突然挽过周家主人的胳膊,笑道:“让人给我拿着银钱,你送我一程如何?”

周家主人这才醒悟,但已被赵仲做了人质。万般无奈,他只得让一家丁拿起赵仲开初包好的银钱,“送”赵仲走出大门。

三人走进一个背巷,赵仲止了脚步,对周家主人笑道:“多谢周兄相送,但有一言我不得不说,你老兄抱的这幅画是一幅赝品,是当初家父临摹的!那真品仍在我家!为保真品,我宁愿行窃落骂名而舍不得出手啊!”

那周家主人这才恍然大悟,一下把画轴摔得老远,愤愤地说:“你这贼,真是欺人太甚!”

赵仲飞前一步,捡了那画,连银钱也不要了,双手抱拳,对着周家主人晃了几晃,然后便飞似的消失在夜色里……

从此,赵仲再不行窃,带着全家躲进偏僻的乡村,用平日盗得的银钱买了几亩好地,白日劳作,夜间读画——读那幅《灞桥风雪图》。

据说,赵仲常常读得泪流满面……

(选自《陈州笔记》,有删改)

老师:这篇小小说在短小的篇幅内实现了情节的“艺术突变”,在反复转折后构成作品的“意外结局”,给读者留下想象的艺术空间。

李汶衡:老师,这样短的篇幅,人物塑造还重要吗?

老师:当然重要。虽然篇幅有限,但人物的性格、动机和行为应该清晰,能够推动情节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展示他们的性格形象,而不是直接告诉读者。

赵哲:我读过一篇小小说《最大的炫耀》,也就二三百字,只通过“那还不跑”的人物语言和“拿出钥匙打开车门”的人物动作把路虎车主的机智、包容、善良等特征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出来。

田雨欣:那小小说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老师:小小说的语言要求精练、有力,避免使用冗长的句子和不必要的修饰,且每个词都要有其存在的意义。比如“夜深了,月光洒在窗台上”,可以简化为“月光洒窗”。

杨梦涵:老师,我想写出有深度的小小说,该怎么做?

老师:你可以通过象征和隐喻来增加小小说的深度。比如,你可以用一只孤独的鸟儿来象征人物的孤独感。同时,结局的设计也很关键,一个好的结局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局,环境描写和换船情节都很有深意。说了这么多,大家认为,要写好一篇小小说,还要注意什么呢?

陈枫:要注意创新,避免俗套;要从生活中寻找灵感,也可以改变叙述的角度。

李欣洳:可以多读、多写、多思考。多读优秀的小小说作品,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多写,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多思考,不断反思自己的作品,寻找改进的空间。

老师:大家说得都很好。请同学们记住,小小说的魅力在于它的简洁和深刻。大家不必过度依赖巧合来推动情节,也不必过分追求语言的华丽而忽视了内容的深度。

李思源:老师,我明白了。我写了一篇小小说,请大家看看——

隐秘的守护

清晨的曦光透过窗帘,洒在宿舍地板上,形成一片温暖的斑驳。室友们纷纷起床,迎接新的一天,而李明的床铺却异常整洁,仿佛未曾有人睡过。作为李明的同桌,张强心中暗想:“这个从不迟到的‘学霸’,为什么最近经常迟到呢?”

上课铃声打破宁静,老师步入教室,依次点名。念至“李明”,四下无声。老师眉头微蹙,目光在其空位上徘徊。“李明,一周之内,已是第三次迟到。”语气中的不悦,清晰可辨。

这时,教室门忽被推开,李明匆匆而入,额头的汗珠映着歉意:“老师,我……路上耽搁了。”支吾间,愧疚满面。

课后,同学们好奇探询,李明却只是淡然一笑,未吐露半字。张强心中疑云重重,决定揭开这迟到背后的真相。一夜警觉,终于,在黎明的第一缕光映入寝室时,李明已悄然下床,整理好内务,悄悄地出了门。见如此,张强迅速起身,悄然跟随,踏上了揭秘之旅。

李明的步伐在校园小路上轻盈而警觉,不时回首,似在寻觅追踪的目光。张强隐匿身形,紧随其后。出校门后不久,李明转入一条幽深小巷,张强紧随,目睹李明在一扇破旧的门前驻足。

轻敲几声,门扉缓缓开启,一位白发老人露出和蔼的笑容:“小明,你又来了。”李明递上手中的报纸和水,轻声道:“阿婆,您的早餐我也准备好了。”

张强在门外静听,心中涌动着暖流。原来,李明迟到,是为了守护这份不为人知的温情。张强并没有把李明迟到的原因告诉同学们,而是悄悄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微笑着说:“李明守护了一份善良,让我们守护他的这个秘密!”

李明纳闷,自己多次迟到,班主任竟也不批评了。同桌张强也从不问为什么,只是早早把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用便签记好,放在李明的书桌上,以便晚到的他学习。

那天,李明像往常一样来到老人家门口,却发现大门紧闭,无人应答。他焦急地等待,心中充满了不安。

李明垂着头回到教室,整个人魂不守舍。一下早读,班主任就喊来李明和张强:“王奶奶在医院,你俩代表同学们去探望吧。”说着把鲜花和礼品递到两人手里。李明疑惑的眼神里闪着明亮的光。

老人看到李明,脸上露出安心的笑容。床边站着一个中年人感激地说:“小明,感谢你这么长时间一直照顾我的母亲。”

原来,在知道了李明的事迹后,班主任也多次看望老人,了解老人的家庭情况,并在得知老人身体状况后,第一时间联系了老人在外地工作的儿子。

老人很快康复出院,同学们纷纷加入到照顾老人的行列,他们和李明、张强轮流陪伴老人。每天早上,总有一两位同学迟到,班主任知道,那是同学们默默守护的心,只是这守护不再隐秘,却依然充满温情。

老师:这篇小小说情节紧凑,主旨突出,人物形象鲜明,极具可读性和感染力,语言的文学性和表达的新颖性都很好,取材贴近学生生活,是一篇不错的小小说。

上一篇: 学习缩写
下一篇: 言之有据 以“例”服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