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一事业尽终生 不为繁华易匠心
作者: 杨峥热点聚焦
2015年,央视推出系列纪录片《大国工匠》,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纪录片将那些满怀专注和热爱,坚持苦思和钻研,用双手缔造一个个“中国制造”神话的大国工匠从幕后带到台前,也将“工匠精神”一词带入人们的视野。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工匠精神不仅是职业素养的体现,也是良好品质的代表。弘扬匠心精神,必须经历潜心沉淀、甘于吃苦和不断精进的过程。
工匠精神是国家的魂、民族的本,也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础。一代代大国工匠们用薪火相传的工匠精神守护的不仅仅是器物,更是我们文化的自信心、民族的根和魂。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担起肩上的责任,继承并发扬工匠精神。
多方观点
人民网评:为强国建设夯实职业技能地基
作为我国目前规格最高、规模最大、项目最多、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于9月16日至19日在天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会聚一堂,亮出绝活、超越自我,展现新时代技能人才的风采。
从宏观层面看,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是壮大技能劳动者队伍和促进技能就业的基础。全国技能大赛比拼项目多、科技感强、观赏性高,成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生动写照。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树立人人皆可通过诚实劳动实现梦想的价值导向,必能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锲而不舍的付出和努力。
对各级党委和政府而言,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扎实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持续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努力让技术工人有奔头、长本事、得实惠,让技能立身、技能强国成为时代风尚。
(选自“人民网”2023年9月19日,有删改)
让“工匠风”蔚成时尚,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新时代新征程,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让“工匠风”蔚成时尚,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坚持德技并修,大力培育“忠诚工匠”。坚持德技并修,才能让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好地服务于时代和社会,也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职业院校党建工作,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思政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形势政策教育课,使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坚持技能导向,大力培育“质量工匠”。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领下,制造业正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工匠人才队伍。提高技能人才队伍素质,培养是基础。发挥技能人才自身主观能动作用,立足本职岗位,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追求更高目标。
坚持正向激励,大力培育“有感工匠”。增强技能人才的幸福感、获得感,才能让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之路。不断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健全技能人才奖励体系,定期开展评选表彰,提高表彰奖励标准。完善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引导企业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在生产一线的重要作用,让技能人才有稳定岗位、有事业舞台,引导企业探索通过期权、股权、分红等方式,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高薪。
匠心聚,百业兴。广大技能人才要大力发扬工匠精神,增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争做建新功、立伟业的主力军,本领高、能力强的奋斗者。在全社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未来一定会涌现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书写更多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精彩篇章。
(选自“光明网”2024年1月24日,有删改)
纵深剖析
1.爱岗敬业,强化立身之本
工匠精神是对职业劳动的奉献精神。千百年来,从事技艺劳动的工匠以业维生,默默奉献,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技艺,塑造了灿烂的工匠文化。
发扬工匠精神就是要热爱本职工作,强化立身之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成绩,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无论是三峡大坝、高铁动车,还是航天飞船,都凝结着现代工匠的心血和智慧。
2.精益求精,彰显中国气质
《诗经》中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成语典故“庖丁解牛”“巧夺天工”“匠心独运”等反映的都是古代工匠在雕琢器物时精益求精、执着专注的工作态度。千百年来,大国工匠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而由他们凝聚起来的工匠精神,经过千年岁月洗礼,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液。
当今时代,传统意义上的工匠虽然日益减少,但工匠精神在各行各业传承不息。小到一颗螺丝钉、一块智能芯片,大到卫星、高铁、航母,它们背后都离不开新时代劳动者身体力行的工匠精神。
3.追求卓越,提升中国形象
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大国工匠”一丝不苟、一以贯之、认真钻研等精神品质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当今,中国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历史进程中。只有立足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和技能的支撑。
任务驱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核心素养内涵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工匠精神同样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大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能够增强社会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