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瞬间
作者: 吕润梅主题阐释
《增广贤文》有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善良和包容能让人们感受到世间的温暖。一份小小的温暖蕴含着治愈人心的能量,它能让人内心坚定,支持其走向远方。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温暖,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人物传奇
刘玲琍:春风拨清音
眼耳鼻舌身意,色香声味触法,用尽所有,为生命解锁。她从命运那里夺回一副又一副翅膀,带领孩子们飞离寂静的牢笼。听,每一个新的发音,都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这是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刘玲琍的颁奖词。1991年,刘玲琍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聋哑教育专业毕业后,就成为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从青葱岁月到不惑之年,刘玲琍扎根特教讲台,倾心浇灌迟开的花,以爱心和坚守相伴,点亮了万千特殊孩子的人生。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的成绩,更显可贵。
刘玲琍初登讲台就担任了一年级聋生班的班主任。学生自理能力差,入学时才七八岁,她会到学生宿舍帮他们整理衣被,把脏衣物和床单被套带回家洗干净、缝补好。她全程陪伴、细心照料生病了的学生。在她的抽屉里,厚厚的一沓学生的病历就像作业本一样。
刘玲琍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正确的发音,一边用手语比画一边夸张地张嘴,展示着嘴、舌、牙、喉的变化。在过去的30年间,这样温馨的画面不断上演。
爱是教育的底色,也是沉甸甸的责任。刘玲琍当了30年的班主任,这30年的特教生涯,她已记不清多少次带着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多少次自己掏钱为学生购买生活和学习用品。在学生眼里,相对于传授知识的教师角色,刘玲琍更像是他们的妈妈,给他们无限的温暖和爱。
(选自“央视网”2024年4月8日,有删改)
●解读
刘玲琍用自己的一片真心点燃了无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诚之心托起了特殊孩子的人生梦想,用自己真挚的爱,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大爱无声。刘玲琍的善举,温暖了无数个孩子和家庭。她坚守特教事业,用自己的爱心和奉献精神创造了听障孩子的人生奇迹,是对南京特师“博爱塑魂”校训的最好诠释。她的优秀事迹和大爱精神将激励我们播撒爱的种子,让温暖充满人间。
赵阳:照顾好所有旅客,是我的职责
受京津冀地区持续强降雨天气的影响,2023年7月30日12时50分,K396次旅客列车被迫临时在距离目的地60多公里的北京市境内落坡岭站停车避险,赵阳作为该趟列车的兼职值班员,和同事们奔走于各个车厢,分区域、分车厢做好对车上976名旅客的信息登记、解释安抚等工作。
随着时间的流逝,旅客携带的食品和列车上的物资储备告急,乘务组便冒雨徒步前往落坡岭站内采买食品、饮水千余件,以解决旅客用餐问题。食品发放过程中,赵阳担心发生拥挤,立刻登上高处,扯着沙哑的嗓子对大家说:“请大家千万不要拥挤,食物会发给大家,一会餐车还有饭,都是免费发放……”“我是个女人,也是别人家的孩子,我就是因为穿了这身衣服,我得对得起大家。”她的这番话就是旅客心里的镇静剂,既安抚了旅客的焦虑情绪,也让车厢里恢复了秩序。
7月30日晚上,有两名旅客突发急病,在列车工作人员多方协调联系下,两名旅客被救护车接走赶往医院救治,此时车上一对老年夫妻情绪突然激动起来,赵阳从另一节车厢匆匆赶来,动情地劝说:“大爷大娘,外面雨下得这么大,下了车真的很危险,你们再耐心等等,我们正在想办法,一定要相信我们……”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打动了旅客们的内心,老两口的情绪也逐渐平静下来,大家在赵阳的引导下互相鼓劲打气,等待着救援。
赵阳在岗位上精力充沛、乐观热情,重点旅客上车,她随时关注、细心照料;旅客将贵重物品落在车站,她想方设法协调联系;儿童旅客出现不安情绪,她利用工作间隙陪伴,用真情真意带给旅客更好的出行体验。
(选自“中国文明网”2023年11月8日,有删改)
●解读
茫茫人群中,赵阳并不起眼。但在被困的每分每秒里,她瘦小的身体却迸发出最暖心的力量。天灾无情人有情,关键时刻,赵阳站了出来,成功控制了局面,预防了极端事件的发生。在平凡中创造不凡,向赵阳致敬。
习近平尊老爱老的温暖瞬间
让我们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尊老爱老的温暖瞬间,感悟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
1989年7月,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到下党乡调研。乡亲们拿出全村仅有的一瓶罐头给他,他却把罐头送给了会场的一位老婆婆,自己用空瓶子装凉茶喝。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兰州一家“虚拟养老院”的养老餐厅考察工作。午饭时间,他发现72岁的杨林太老人面前还没有饭菜,就径直走过去,把一盘热气腾腾的饭菜递到老人手里,亲切地说:“请老人家吃饭。”
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合影。看到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站在代表们中间,总书记拉着他们的手,请两位老人坐到自己身旁来。两人执意推辞,总书记一再邀请:“来!挤挤就行了,就这样。”至真至诚的温暖的关怀,数十年始终如一。
在河北正定,总书记把县委仅有的一辆212吉普车让给老干部坐,特地设立老干部活动室;在福建福州,他参加长乐机场开工仪式,特意让秘书通知基层干部,务必挨个儿打电话叮嘱到场的老同志多带衣服、注意保暖;在浙江,他为敬老院的老人们炒菜,陪他们唠家常、摸被褥厚不厚、走进洗浴间试水温……
(选自“新华社”2023年10月23日,有删改)
●解读
老人一直是习近平心中一份沉甸甸的牵挂。几十年来,他以身作则,敬老爱老,尽显对老年人群体的敬重和关怀。他以温暖而深厚的力量,将敬老爱老的精神融入每一个场景中。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活动都在陆续开展,这些行为,让老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温暖,弘扬了社会正气。
社会观察
牵手18名特殊儿童走进春天 十里溱湖美成一道温暖风景
3月16日是“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泰州姜堰团区委、区残联、溱湖文旅集团、先锋公益联合举办“牵手连心,益路‘潼’行”活动,来自主办方的20多名志愿者带着18名特殊儿童,免费游览风景秀丽的十里溱湖,沉浸式感受春日气息。
沐浴着户外的温暖阳光,欣赏着景区优美的风景,吃着可口的爱心糕点,听着志愿者的热心介绍,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10岁女孩小雨坐在轮椅上,小志愿者曹尹珂推着轮椅,不时介绍着身边的景点。王晓辉、钱慧等志愿者们乐当导游,跟踪服务。老干部拍客志愿者许开宇、杨厚坚忙着为每位特殊儿童拍照,留下美好时刻。姜堰区残联副理事长黄杰介绍,这次爱心活动既能培养健全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他人,又能帮助特殊儿童增强自信心,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姜堰团区委青发部负责人仲靖波寄语残疾儿童、困境青少年,要相信自己,相信潜力,做一个豁达乐观、健康向上的人,勇敢面对逆境,热爱生命,感恩付出。
(选自“扬子晚报网”2024年3月18日,有删改)
●解读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福利院看望孩子们时说道:“对儿童特别是孤儿和残疾儿童,全社会都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情,共同努力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在新的时代,我们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为指导,珍惜每一次志愿服务机会,积极投身到爱心公益中,努力尝试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温暖他人,滋润社会。我们应当葆有一颗积极有爱的心,用真诚感化他人,用关爱温暖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