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凿通交流网络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意图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于是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带着100多人从长安出发,经陇西(今甘肃临洮南)向西前行。途中经过匈奴不幸被俘,被困十余年,初心不改,终于逃脱。离开匈奴后,张骞继续西行,历经艰险终于到达大月氏,停留了一年多返回。归途中,张骞为避免被匈奴发现,改走南道,但仍被抓住,又被困一年多。在匈奴内乱期间伺机逃脱,回到阔别13年之久的长安。这次西行张骞虽未能说服大月氏共击匈奴,但却带回了大量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公元前119年,张骞带着马匹、牛羊和大量的金银珠宝再次奉命出使西域。公元前115年,张骞一行和乌孙使者数十人返抵长安。自此,汉朝与西域的友好关系建立了起来。

张骞出使西域的这条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后来人们就叫它“丝绸之路”。这条道路的开通,使汉朝从西域得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西域各国从汉朝得到了丝绸,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发展了生产。

●解读

张骞出使西域途中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困难重重,但张骞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始终不忘初心,坚定西行。“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汉朝和西域的沟通,促进了中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中西方文化在交流互鉴中互为补充,不断融合发展。

上一篇: 交流互鉴
下一篇: 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