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

作者: 马继红

主题阐释

爱国,是激励新时代中国青少年奋进图强的不竭动力,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爱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源泉。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踔厉奋发、勇毅前进,是青少年使命所系、责任所在。

人物传奇

张自轩:

两面红旗,一片丹心

张自轩是天安门广场国旗护卫队的一名班长,担负着国旗的升降和警卫任务。作为升降旗方队的一名擎旗手,他已在金水桥上走过了12年,升降五星红旗7000多次,用实际行动守卫着国旗。

每天清晨,张自轩都会与战友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护卫国旗来到天安门广场,把鲜艳的五星红旗升上天空,迎接黎明;同时,在几百公里外河北的一个小村庄,张自轩的父母也会在小院中升起一面国旗,看着飘扬在风中的国旗,就像看到儿子扛着国旗,将责任放在肩上,将荣誉冉冉升起。

●解读

对于张自轩来说,“护卫国旗,重于生命”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一种精神信仰。他将国家荣誉扛在肩上,用铿锵有力的步伐,走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形象”;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表达对祖国最深沉的爱意。两面国旗,一面是小家的思念,一面是国家的荣耀,张自轩一家用行动向我们证明,国与家始终是不可分离的整体,家国情怀是根植于每个普通人心中的深厚感情。

周永开:

一心向党,赤诚为民

周永开,四川巴中人,1945年8月入党。新中国成立前,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川北地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恪尽职守推动地方发展、脱贫攻坚、改善民生和生态建设,是群众心中的“草鞋书记”;离休后,他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在当地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父老乡亲切地称为“周老革命”……“是大巴山的人民成就了我。我要为人民服务到底!”“七一勋章”获得者周永开坚定地说。

●解读

一生追随党、赤诚为人民,周永开就像他植于花萼山巅的青松一样,以热血传承红色基因,以行动彰显爱国热情。他不谋私利,赤诚奉献,展现了一位老党员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赤诚情怀。逝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信仰。回报党的教育培养,满足人民的幸福期待,是他一生恪尽职守、爱国爱民的不竭动力。

孙景坤:初心如磐,报效祖国

2021年6月2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孙景坤荣获“七一勋章”。和20世纪50年代许多中国军人一样,孙景坤的人生被时代洪流分成了上下半场——上半场征战沙场保家卫国,下半场回归家乡参加建设。

战争年代的孙景坤,经历了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战役,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曾荣获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复员的孙景坤封存了所有功名,放弃到城里工作的机会,选择回乡务农。刚回村时,村旁的小河常常发水灾,淹没庄稼,孙景坤就领着乡亲们修建了一座堤坝,护住了农田,并用几年时间在家乡栽下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为了让村民们尽快脱贫致富,孙景坤还组织村民先后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他扎根基层,带领乡亲们改变家乡面貌,一干就是几十年。

●解读

带领村民肩扛手提,筑起一座堤坝,自此河水安澜,家园无恙;用几年光阴,在家乡栽下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带领村民迅速脱贫,走向富裕……是爱国深情,让孙景坤勇担责任,为民奉献。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坚守。他把初心使命和报国热忱写在田埂上、种到土地里,照进老百姓的心中。

王伟:铁血忠魂的海空卫士

“呼叫81192,王伟同志,请你返航……”

“81192”,是原南海舰队航空兵某团中队长王伟生前所驾驶的歼-8Ⅱ战机的编号。2001年4月1日,王伟在执行对美军电子侦察机跟踪监视飞行任务时,为保卫祖国领空,遭美机撞击,被迫跳伞坠海,壮烈牺牲,年仅33岁。

2022年是王伟烈士牺牲的第21年,4月1日当天,在他的家乡湖州,许多群众自发来到王伟塑像前,默哀、鞠躬、敬献鲜花,表达对英雄的缅怀和追思。还有人在墓前放上了歼-20等战斗机和辽宁号航空母舰的模型。

王伟曾说,他有一个愿望——驾驶战机从中国自己的航母上起飞。如今,从歼-10到歼-20,中国空军拥有了与世界最先进水平并驾齐驱的自主战机;新型导弹驱逐舰昆明舰入列、首艘两栖攻击舰下水、055型驱逐舰入列、中国海军迎来“双航母”时代……正是无数英雄的流血牺牲,无数研发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才换来今天中国军事实力的强大。

●解读

祖国没有忘记,英雄从未远离。王伟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凯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年轻人。如今,一批批有志青年追随着王伟的步伐,更多的海空卫士将沿着王伟的航线继续巡游海空,忠诚守护这片碧海蓝天。

上一篇:
下一篇: 观点明确突出,素材典型新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