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青年当自强不息
作者: 王洒娟话题引入
演讲又叫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面对听众,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从而影响和感召听众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一次成功的演讲,能够引起听众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如何开展一次演讲活动。
师生讨论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演讲的话题是“青年当自强不息”,大家知道自强不息的内涵吗?
生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经》。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不停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生2:自强不息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从个人层面来说,自强不息就是自信自立、刚毅坚韧、努力奋进;从社会层面来说,就是要树立远大理想、爱国爱家、肩负责任、乐于奉献。
老师:说得很好,中国古代有很多自强不息的人物,大家可以举几个典型例子吗?
生1:司马迁在受宫刑后,忍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巨创,放下个人的荣辱与得失,奋发图强,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史记》的创作中去,最终完成了这部史学著作。《史记》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生2:陶渊明生活在吏治黑暗的东晋时期,却“出淤泥而不染”,写下了“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名句。他不以个人得失作为选择的依据,追求精神高洁的生活。君子忧道不忧贫,陶渊明是东晋文人里自强不息的代表。
老师:还有呢?
生3:还有朱自清。1948年,北平学生掀起了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的运动。当时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临终前,他仍然叮嘱家人,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始终保持了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时穷节乃现,最高境界的自强不息,是绝不屈服于黑暗,始终严守内心的原则。
生4:1950年,邓稼先放弃国外的优厚条件,毅然决然地回到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祖国。1958年8月,他走进茫茫戈壁滩,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地扛起了中国核武器研制的重任。在关键时刻,他克服重重困难,把中国的核武器发展推进了十年。“一个人的理想志愿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一个人的信念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邓稼先的一生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老师:其实,我们身边也不乏自强不息的人,比如说——
生1:我知道!比如“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江梦南,她在半岁时,患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失去了听说能力。但她从来没有因为听不见就把自己看成弱者,而是靠学习唇语、看老师板书和自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药学院,顺利完成学业,并且通过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面试。从她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自强不息的人总能战胜苦难,改变命运,成就传奇人生。
老师:很好!那么围绕“自强不息”,大家都想写什么主题呢?
生1:我的“中国梦”、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生2:志当存高远、放飞青春梦想。
生3:论不屈不挠、不可知难而退……
老师:说得好,我们已经分析了自强不息的内涵,列举了自强不息的典型人物,确定了演讲的主题,现在大家可以尝试写一写演讲稿了。
演讲稿包括三个部分,即开头,正文和结尾。开头要抓住听众,引人入胜,可采用提出问题、列举事例、引用名言等方法。正文部分说理要条理清晰,层层深入,这样才能打动人、说服人。结尾要简洁有力,可以发出号召、呼吁。遵循下面的“三要”“三不要”原则,就可以把演讲稿写得精彩。
一要观点明确,不要含糊不清。演讲稿有了鲜明的观点,才能准确传达自己的思想,才能说服听众,引起共鸣。演讲稿观点不鲜明,讲到最后,大家还不清楚到底说了什么,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
二要层次分明,不要结构混乱。演讲稿要有意识建立清晰的逻辑结构,要由浅入深、有条有理、突出重点。可采用排比句、过渡句等语言标志,使内容层次清晰、富有气势,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
三要语言流畅,不要拖泥带水。演讲稿的语言既要简洁明了,又要准确严密,最好能做到生动形象或幽默风趣。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锤炼语言。现在,请大家看看下面这篇演讲稿,并尝试动笔写一写吧!
志当存高远
◎樊丁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志当存高远”。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志当存高远。
回首人类历史,创伟业、成大事者无不志存高远。从完成“大一统”的秦始皇嬴政到结束封建、开拓民主的孙中山,谁没有立下远大的志向?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三千越甲终吞吴;屈原放逐荒野行吟泽畔,高吟《离骚》不改初心;李白见铁杵磨针矢志向学,终获“诗仙”美誉……这些故事都清楚地告诉我们:唯有胸怀大志,方可成就一番功业,谱写出最壮丽的诗篇。
相反,如果胸无大志、不思进取,即便天资聪颖,最终也会碌碌无为。比如后主刘禅,诸葛亮称赞他“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但当他被俘后,却高呼“此间乐,不思蜀也”,成了“扶不起的阿斗”。还有方仲永,他五岁就能指物作诗,可以说是神童了,但由于没有目标,安于现状,不知道继续学习的重要性,以致空度光阴,最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矣”的悲惨境地。鉴往事之兴衰,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必一事无成。
很多人觉得自己太过平庸,立大志没有用处,这是错误的观点。其实,命运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秦始皇出巡时的威仪曾令两名青年发出感叹,一个不服气地说:“彼可取而代也”,另一个不无羡慕地说:“大丈夫当如此也”。他们一个是“西楚霸王”项羽,一个是汉高祖刘邦。试想,如果项羽和刘邦没有树立远大志向,只是满足于现状,不求进取,不断错失机会,又怎么能取得成功呢?
有了高远的志向和理想,我们才会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宽广的胸怀和更坚韧的意志;才会在成功的时候,学会享受喜悦而不骄傲自满,因为我们知道,这只是前行路上的一站;才会在遭受失败的时候,迅速走出难过、伤痛,永不放弃,因为在成长路上,挫折和失败是难以避免的,但只要我们善于总结教训,积累实力,就能将今天的失败转变成明天的成功。
同学们,现在的你是否依然记得当初的志向?是否依然为心中的理想而不懈努力?让我们志存高远,为自己的理想奋斗,描绘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让我们志存高远,不断攀登,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祖国;让我们志存高远,在时代洪流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陕西渭南市临渭区陇海初中】
●点评
这篇演讲稿紧紧围绕主题“志当存高远”组织材料,论证了立志的重要性。选取的事例多是历史事件,叙述精练,层次清晰。最后落笔于中学生的成长,语言简洁有力、准确严密,具有较强的感召力。